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数学课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下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相似文献   

4.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呢?  相似文献   

5.
黄少荣 《陕西教育》2005,(12):24-24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那如何才使我们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下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推进已经四年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教学学教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探索。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适应社会、提高聋哑学生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实施数学教学,融会贯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感悟到“生活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数学知识尽量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这一要求,全国各个版本的数学新教材在编写上均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编排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基本按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并称之为“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但随着新课程实践研究的深入,不少教师对“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到底怎样的课称得上“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必须澄清,一是为什么要创设生活情境?二是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5.
陈惠菁 《福建教育》2005,(9A):49-49
新理念倡导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其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实际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李永 《小学校长》2006,(3):48-48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此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快乐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