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思路、新使命、新内容、新方法,不仅彰显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传统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以至于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本文试从分析传统、传统教育与教育传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重新审视课程改革中对“传统教育”误读,并对此进行重新解读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思路、新使命、新内容和新方法,不仅彰显了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传统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以致于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试从分析传统、传统教育与教育传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重新审视课程改革中的“传统教育”,并对此进行重新解读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思路、新使命、新内容和新方法,不仅彰显了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传统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以致于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试从分析传统、传统教育与教育传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重新审视课程改革中的“传统教育”,并对此进行重新解读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思路、新使命、新内容、新方法,不仅彰显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传统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以至于课程改革举步为艰.本文试从分析传统、传统教育与教育传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重新审视课程改革中对"传统教育"的几种误读.并对此进行重新解读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它应是对传统的丰富与延伸.处理好知识与兴趣、知识与能力、教与学、传统与现实、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这五对关系,有助于我们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是对人类文明成果代代相传的过程,是"现代"与"传统"的衔接过程,处理好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我们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达到新程课改革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是改革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传统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我们把目光回落到了人的身上,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素质教育面临着诸多障碍,尤其是深入到课程改革层面后,遇到了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者的诟病,其中之一就是过多地将救助目光投向外域文明,许多理论支撑都是源于西方的舶来品。于是乎,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求索成为研究者们的另一种价值取向。传统教育思想能够让素质教育走出困境吗?西方教育理论对素质教育不起作用吗?如何看待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与西方教育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这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向彩平 《文教资料》2012,(23):132-133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传统高职班主任的考核方法越来越显出其弊端。因此,改革传统的奖惩性班主任考核方法,按照发展性考核的要求,提出我国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考核体系,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高职班主任考核的理论和实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11):17-1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有所转变。传统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都要求重视起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阶段给予良好的艺术熏陶,可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这些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讲教师要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性,从而能促进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创新》一文中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如何创新?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挖掘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中国教育是在中国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畅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126-128
我国是一个语文教育大国,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传统。可是反观当前语文教育界,总有一种厚今薄古、片面崇外的倾向,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本文试图揭开尘封的历史,为我国语文优秀教育传统遭受不公正的冷落而呼吁,并为之做出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思想道德教育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位置,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方法,为我们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积累了有用的教育资源。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入手,阐述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不仅仅是传统教育在时间上的简单延续,而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一种教育。终身教育理念自20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力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一股世界性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潮。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高考制度的国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目标与实施的困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的所谓“新”,其实只是相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实践与教育观念来说的。就世界范围来说,尤其是从西方教育改革历程来看,无论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没有多少新意。所以这次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从学术理论创新的角度来说的,而是对我国原有的教育传统与教育实践来说“新”的。正是从我国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落后与陈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提出的“终身教育”概念。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国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把发展终身教育体系规定下来。虽然我国正式启用终身教育的概念较晚,但大面积的实践却开始于80年代,如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大规模的社会扫盲运动和老年人大学的开办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还没有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本文拟谈谈自己对终身教育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为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我国学科教育传统提供了文化基础,“双基教学”吸收了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学科教育传统的现代发展。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立足社会文化传统与现实,扬弃“双基教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巨大作用.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积极吸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语文教育内容和方法在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合作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和充实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根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全面启动,剖析民族传统教育理念,反省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吸取精华,析出传统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使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传统的继承和现代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