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视为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近年来,交往逐渐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交往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交往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视为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近年来,交往逐渐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交往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学层面看,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从交往的视角来考察,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是以生成和发展人格为旨归的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变换过程。交往的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教育交往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教育交往实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规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它具有多极教育主体性、教育主体异质性、教育客体中介性、个体主体性与主体际性的统一等特征。与一般的交往实践相比,教育交往实践具有自身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交往实践主要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生成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反思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表明:人是通过交往活动来发展自身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交往能力被视为一种生存的能力,被纳入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本身就有渴求交往的需要。然而,当前有调查发现:小学生交往心理缺失大量出现,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日常交往的缺乏。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的建立应是内在生成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即应在师生的真正交往中实现。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着交往数量少、质量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缺乏生命力等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公平、对话和理解,重视交往在建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建构新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让师生在真正交往中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爱生敬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交往也蕴涵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教学内容而共同参与的对话、沟通、合作并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作为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师生交往不仅是语言的对话和肢体的互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和思想的交流,在师生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得以传递,生命的内涵得以领悟,人文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文化得以解读和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交往。师生交往的地位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度,当知识被视为最崇高、最神圣并成为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东西时,必然会形成以知识为纽带的和谐师生交往关系。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经常出现交往不畅、关系紧张的现象,导致师生交往阻隔。这非常不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单一主体观。这种单一的主体观 ,使学生的发展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遭到异化。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可谓正本清源。理想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主体交往关系。师生主体交往的实现 ,不仅要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交往活动的主体 ,更应倍加注意师生主体交往意识、交往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