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密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法网,将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纳入法治轨道,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基本手段。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反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大多国家在本国国内法中也明确设置了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条款,我国刑法同样反映了惩治恐怖活动的法律决心。针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特殊危害性,我国还应完善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罚制度,以充分发挥刑罚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种类包括"工具手段型"和"目标对象型"两种,其危害性比传统恐怖主义犯罪更强,不仅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且将其作为犯罪目标.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特有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以网络为辅助平台,利用网络传播恐怖主义信息、利用网络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利用网络筹集活动资金;以网络为目标对象,利用网络实施恐怖攻击.我国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有效的制裁思路应着眼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立法的不足和完善,同时兼顾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制裁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恐怖活动的不断升级,恐怖主义利用核等放射性物质进行恐怖袭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威胁,联合国大会于2005年4月通过了<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为预防和惩治核恐怖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鉴于此,应当将危害性极大的核恐怖主义犯罪化,并应制定惩治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罪名和刑罚,设立专门的机构,遵守特别的程序,加强国内监管和国际合作以更有效地预防核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4.
宣扬恐怖主义罪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而设定的危险犯,体现出反恐刑法的预防性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类似之处.网络宣扬行为包括"美化型"宣扬以及"转发型"宣扬两种类型,我国已有判决中被入罪的多是网络空间中的"转发型"宣扬行为.宣扬恐怖主义犯罪不需要行为人具有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对"宣扬恐怖主义物品"这一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应具有认识,否则可以排除故意.行为人也应认识到在网上宣扬和恐怖活动相关信息的违法性,在目前情况下,并不属于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不可排除责任.  相似文献   

5.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化过程中存在着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不明、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地位不清、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依据法理和司法实践,有必要在恐怖主义犯罪刑事化过程中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法规,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提供有效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6.
恐怖活动犯罪作为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升级,并呈现出新特征、新动向。当前,在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形势异常严重,并呈现出了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在动机上的极端化、地域上的扩散化、对象上的无差别化、手段上的多样化以及主体上的多元化等特征,使其成为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的一种犯罪类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冲击。当前,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应该从完善反恐法律制度体系、整合社会化的反恐资源、注重源头性涉恐矛盾化解、加强涉恐人员的心理疏导、涉恐财产的科学处置以及加强反恐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指导。刑事政策主体、对象、手段、载体以及目标等构成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素。反恐怖主义犯罪应在联合国的统一领导下来制定和实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政策,应以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人作为其研究和调整的对象,应以规范手段的调整为主,非规范性的调整为辅,体现反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正义性,反恐行动的合法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犯罪是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公害之一,正确的认识恐怖主义以及恐怖主义犯罪,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打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对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战略意义。文章拟从刑事法学与犯罪学的角度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防控对策,以期对我国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民族裂隙是俄罗斯恐怖主义犯罪不可逾越的障碍。历史的积怨,民族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民族仇视,成为以车臣为首的民族分裂势力大搞恐怖活动的借口。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宽容的民族政策,完善反恐机制,加强合作是俄罗斯反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安全的国际犯罪,但对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取得共识。本文拟从国际条约、各国法律以及学者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