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联通主义理论视角,构建了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研模型:模型融合课前、课内和课后日常教学业务情境,支持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结合群体人际数据与课堂教学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为教研提供社会和认知支持;基于协同进化和集体创生知识库,支持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提升。智慧教研模型遵循实践逻辑进行群体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支持从"专家授导式"向"课堂问题驱动下教师合作探究式"教研范式的转变,联通相关资源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多维支持,有助于建立平等协同的教研氛围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雷自自 《中学教育》2009,(10):56-58
合作教研之于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教师专动业力。当前合作教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刻板的合作规范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过度的行政权力导致教师的话语沉默;异化的业绩评价导致教师抵触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善合作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建立开放的合作教研组织;建立专业取向的合作教研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业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互助合作式"是针对传统教研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出发,组成打破年龄及任教年级界限的教学研究小组,通过"群体预设—实践验证—互动交流—反思提升"四个环节,以解决课堂教学的矛盾和困惑的一种教研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具有高专业素养、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实践证明,开展"互助合作式"校本教研可以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变指令为参与,使每位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开展共同学习和实践反思的教研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交流,同时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支持、共同成长。对学校来说,校本教研是一种对教学活动研究的价值取向,一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形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将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两种有效的实践模式。而网络教研以其快捷、自由、广泛、高效等诸多优势,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两种有效的实践模式.而网络教研以其快捷、自由、广泛、高效等诸多优势,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也是一种坦诚、包容、赏识的学习文化,它应建立在教师的客观需求、真心参与、真挚交流、虚心借鉴的基础之上。校本教研实践使我认识到,找准真问题是有效校本教研的起点,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徐水县通过建立学校、学区、协作区、县四级教研网络,在各层面的教研机构组织下,教师以课堂教学为案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反思课堂教学,解决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再回归课堂教学实践。这种根植于教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方式,个体上突出了教师学习、反思、实践和提高的四者统一,整体上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合作的与实践的学习,实现了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水县通过建立学校、学区、协作区、县四级教研网络,在各层面的教研机构组织下,教师以课堂教学为案例,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反思课堂教学,解决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再回归课堂教学实践.这种根植于教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方式,个体上突出了教师学习、反思、实践和提高的四者统一,整体上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合作的与实践的学习,实现了以校本教研促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校本教研中教师合作的现状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曾强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组建这样的学习型组织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但现实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合作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校本教研应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三者融合起来,使教师经历一个主动行动、不断反思、合作互助、交流分享的过程,并在这一持续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教学,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以任务型为导向的“分工式”传统教研形式过于单一、压抑教师教学积极性与自主性、弱化教师合作的问题,基于教师教研协作区的实践经历,探索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模式及其保障机制。首先,依托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形成集体备课新流程;其次,借助“参与式集体教研”活动,形成区域内集体备课共同体。提供专业支持,培育共同体文化,完善考核制度,设计阶段评价机制,搭建发展平台,构建团队包容机制是完善和强化教师教研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上教研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改善网上教研效果,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07年以来,我们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的老师们合作开展以改善网上教研效果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本文介绍了该研究的反思、行动历程.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以混合式教研作为网上教研的取向,在经历了"从资源共享走向经验分享"和"改进交流模式支持经验分享"两次行动后,最终将研究聚焦在学习社区上,通过网上教研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持续改进,增进网上教学临场感.笔者建议,教师网上学习社区的研究不仅要从教学维度,还要从社会维度、认知维度来开展工作,通过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改进,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县级生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卢龙县提出“同课异构合作教研”新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例观摩、分组合作评课研讨、大组合作评课交流、教研员总结等环节,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对全县初中生物教学和教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丰县地处赣东北,是我省三个全国校本教研基地县(区)之一。全县各校立足课堂教学活动,确立了“教,学,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思想,以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反思提升”为主线,形成了常态研修文化,切实加强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和方式的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究、交流的合作氛围。全县13组“教研协作校”定期举办的校际教研交流与合作活动,形成了一种以开放、互动、多元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校教研工作氛围。许多学校举办的教育节、科技节、教师沙龙等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从化市中小学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开展网络教研实践研究,探索构建城乡之间网络教研体系,提出网络教研促进县域农村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的教师协作教研在质性的研究范式下,逐渐成为教师专业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活动。本文通过实践证实,教师通过校际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瑞景中学是天津市教研室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双方通过校本教研合作项目的形式,开展高中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助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是教研部门与基层学校的合作,并通过合作来促进教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可以说校本教研合作项目不仅是成功的合作教研活动范例,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金伦 《现代教育》2011,(10):21-22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究的价值追求是要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要树立起科学的校本教研观,建立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让教师在学习、研训、合作、实践与反思中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20.
教师能力的提高要根植于其自身教学实践的土壤,"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目的.也是教研室的一项重要教研课题,下大气力抓实、抓好.首先,要加强管理,确保"校本教研"的有序进行.要开展形式新颖、有实效的教学研讨活动;强化学习,激发"校本研修"的参与热情.其次,要借教学评估契机,发挥教研员作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创设平台,典型引路,锻炼和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深化研究,为新课改实验更好地"导航".再次,要通过"分组协作、以点带面、交流推广"的方式,激活学校的潜能,使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