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通过"阅读——识图——释疑",追求互动与思考高中生物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课本、练习、课外阅读材料,其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自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指导以及识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高效率地同化知识,进而发展能力。可以说,"阅读——识图——释疑"是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标志,它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  相似文献   

2.
陈红彩 《职业技术》2006,(18):41-41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最终日的之一,它是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信息的有效途径。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要求学生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依据新课标,中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策略,尤其是培养学生在阅渎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清 《考试周刊》2012,(49):33-33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取有用信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对阅读材料只做语言层次的分析,忽视了对课文结构总体的把握;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只能是盲目地跟着教师走,总是不知道该用怎么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捕捉有效信息,做出正确推理和判断。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就是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使他们能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对象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长期坚持这些做法,就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朗读等,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否比传统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育界对此存在不同看法。对6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不同教学条件下的古诗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发现:1.相对于文本呈现方式,动画呈现方式可以使低语文阅读能力组的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无论是高阅读能力组还是低阅读能力组,动画呈现方式都比文本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而且这种效应对低阅读能力的学生更为显著;3.不同呈现方式对古诗含义理解和写作方式把握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阅读方式主要以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呈现,其呈现方式多样、形式灵活、实用性强,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梳理归纳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素养。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非英语环境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也不能忽视阅读前的准备和阅读后的巩固和延伸,使学生从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层次上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复杂过程,是对语言的认识过程。因此应明确阅读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重视阅读理解方式的运用和科学的方法指导,真正使学生心情放松、兴趣盎然,形成理解标题、猜测词义、分析信息、分清文章论点和论据、理解作者意图等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平海 《四川教育》2001,(2):44-45
教育部2000年3月制订的新初中语教学大纲特别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阅读学习方式由记忆性的被动学习转向探究性的主动学习,以此引导学生在独立的阅读探究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健康的阅读个性,逐渐形成健全人格;以此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发展求异思维、创新精神、共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个性化与阅读共性化的互补互促中,发展创新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阅读批判,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阅读期待———发展自我意识,提升学习水平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个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读者需要把分散于文章中的各种信息联系起来,得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阅读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方式,通过阅读从书面语言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所需信息,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同时制约和影响着一个人的听、说、写能力的全面发展。高中英语新课程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可见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相当多的高中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阅读能力不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识别信息、收集信息,还能筛选信息、评价信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生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习伙伴,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智能、体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审美能力等方面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是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如何从文字中搜寻有用信息的方法,是一件授之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英语阅读是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英语快速阅读可以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训练快速阅读的能力,实现在单位时间里从书刊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必然成为信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开阔视野,激发阅读兴趣1.以教材为介质,扩展文化背景,激发阅读兴趣。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获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实际情况,运用如磁带、光盘、自制课件、网络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寓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于阅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熏陶。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活动的开展,启发熏陶,丰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以多样的方式培养、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6,(5):5
作为有多年阅读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我们发现,将文本信息可视化有助于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炼观点、深化认识。研究发现,同样的文本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将精读作为阅读的理论框架,运用一些技巧,辅之以网站工具,能够使阅读效果事半功倍。这些方法对所有学生都管用,尤其对在阅读方  相似文献   

19.
谢昭瑜 《辅导员》2014,(3):67-68
正英语课程的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项主要的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重要的地位。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策略指导,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掌握英语阅读的技能,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英语阅读是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英语快速阅读可以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训练快速阅读的能力,实现在单位时间里从书刊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必然成为信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