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2.
杨守敬传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民初的学术界,杨守敬虽算不上领袖人物,但也堪称是一位经历不凡、成就突出的大学者。他一生不慕仕途,专注学问五十余年。在历史地理、版本目录、金石书论等学科中,他的著作及观点曾给当时的学术界很大影响,当代日本书道界更把他奉为传灯之祖。本文从家世和青少年时代、进京会试和初涉学界、早期著述、东渡扶桑搜刻佚书、近代日本书道之祖、绝意科举专事著述、晚年生活等七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杨守敬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一、寻求革命真理林育南,又名毓兰,号湘浦、笔名相拂、育南、林根、根等。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光绪二十四年冬月初三)生于湖北黄州迥龙镇林家大湾。林育南的祖父林志高,出身贫寒,靠种田织布(板带)为生。父亲林协甫,排行第三,读过私塾,后来在汉口当学徒,习经商,在汉口黄陂街迥龙寺十三号开设了“林协兴色布行”,为黄州迥龙一带的农民代售布匹,代购棉纱。他是一个爱国商人。  相似文献   

4.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自会昌二年(842年)春出为黄州刺史至会昌四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生活了约三年.本文扼要勾勒出了黄州期间杜牧形象的概貌:剖析了他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论述了他治理黄州的政绩和进行诗歌创作的成就。并指出,杜牧是历史上治理黄州的第一位卓有政声的地方官员;同时,无论就其治黄政绩还是创作成就而言,杜牧出守黄州刺史期间是其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5.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自会昌二年(842年)春出为黄州刺史至会昌四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生活了约三年。本文扼要勾勒出了黄州期间杜牧形象的概貌:剖析了他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论述了他治理黄州的政绩和进行诗歌创诈的成就。并指出.杜牧是历史上治理黄州的第一位卓有政声的地方官员;同时,无论就其治黄政绩还是创作成就而言,杜牧出守黄州刺史期间是其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种种神奇奥秘的文化现象话题。是神宗皇帝袒护他而编管黄州,是黄州的神奇山水、风月、古迹、仙居,铸就了苏东坡,黄州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把种种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黄州成为东坡文化发祥地、赤壁文化发祥地。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相似文献   

7.
苏轼前期的书法,是指他44岁以前的书法。黄庭坚对苏武的书法就有一个前后的分期,他说:“东坡书,彭城以前犹可伪,至黄州后,掣笔极有力,可望而知真赝也。”所谓“彭城以前”,就是指苏轼44岁以前,也就是自徐移湖随即发生乌台诗案的元丰二年(1079)以前。黄庭坚的划分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苏轼的书法成就主要是表现在谪贬黄州以后。唯其如此,研究者的眼光也大都集中在苏轼的黄州时期和晚年时期,而对他前期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却不免有所忽略。这样做的结果,自是有碍于对苏轼书法的深入研究。 关于苏轼一生的书法经历,黄庭坚有一段话影响很大:“东坡道人少时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  相似文献   

8.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是我国晚清时代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不但通金石文字,擅长书法,平生热衷于搜集祖国的文化典籍,刻印各种古钞卷书和珍本名薯,于我国文化事业贡献良多,而且学问通博,著作宏富,对我国的历史地理学,则尤为精通。时罗振玉有雷:“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李善兰的算学,杨守敬的地理学,为本朝三绝学。”如果说,王念孙、段玉裁是我国清代的二位国学大师,那末,杨守敬就是我国晚清时代的一位历史地理学大师。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杨守敬在历史地理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论述,并试图根据这些成就的影响和作用,对它们在我国文化史上应当享有的地位作一恰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元丰二年(1079),官场和文坛的污水一齐向苏轼泼来,“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在落寞而壮阔的黄州,苏轼终于跨过他人生哲学的三重门,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0.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名学,他一生在学术上成就了诸多事业,在中日学术界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受到当时及后代学人的普遍尊崇。他的最为国人称道的业绩,是他在1880至1884年担任驻日公使随员期间,在日本搜求了大量中土稀见甚至久佚的汉籍珍本。这些珍贵书籍大致可分为“汉刻版”和“和刻本”两类,都具有很高的版本学和史料学价值。本主要针对其中的和刻本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曾惇知黄州     
曾惇知黄州的时间为绍兴十年庚申(1140)秋月,尽管曾惇在四年的黄州太守任上,重视人文,景仰前贤,修复名贤胜迹不遗余力,但黄州人在记述黄州的历史人文时大多回避他的这一政绩。黄州人之所以不愿意提及曾惇,皆是以曾惇在黄州太守任上献诗谄媚令人切齿痛恨的秦桧,玷污了黄州的声名。  相似文献   

12.
人们谈论苏轼时,多着眼于他的豪放旷达。本文从苏轼黄州时期的作品入手,分析他被贬黄州时忧郁的心情,说明现实中的苏轼并不那么旷达。从他躬耕东坡、与黄州父老交往时思想得到解脱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赤诚”是他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无往而不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著名诗人王禹僻被贬到黄州后,思想出现了较大钓转变,具体表现为爱国、民本、隐逸、迷信等多种思想复杂并存。而其中的爱国泽民、隐逸旷达的精神内核对黄州谪官而言具有开启意义和代表性。王禹僻与后来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张耒共同构成了黄州独特的谪官文化的景观,而他也成为黄州谪官文化的开创者和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周陶富 《新读写》2020,(1):42-44
一、写作背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億州。”这首《自题金山画像》写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苏轼病逝前两个月,可以算作他大半生的总结。宋神宗3年,苏轼被贬黄州(今黄冈)。当时黄州非常荒凉,苏轼生活十分艰难。但苏轼这个人的超人之处是,生活给他酿造了杯苦酒,他能用艺术的琼浆把它稀释。黄州形成了他第一个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5.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黄州时期人生哲理的核心。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的苏轼,惊魂悄定,被贬谪黄州,有如经历了一场恶梦。因此,他在黄州期间感叹“人生如梦”的诗词特别多。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是苏词中传达的独特的人生态度。苏轼黄州五年诗词中屡次写到梦的意象,可谓佛儒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相互碰撞而构成的复杂世界。  相似文献   

16.
近代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年(1894)开办的湖北译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又提议创立了由两江和两湖地区合设的江楚编译局。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所编译的书籍特点有:一是以日文为媒介,翻译出版日本和欧美教育学书籍,以及实用的算学、武备、商务、农学等书籍:二是内容偏重教学理论书籍和教科书。这些教育书籍和实用书籍经湖北留日学生和日籍教师传播给两湖地区的新式学堂师生,并渗透到教育实践中,促进了两湖地区教育近代化变革。因此。近代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等编译机构和编译事业的兴起为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先生说苏东坡在贬居黄州的自省、觉醒、突围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事实并非如此.东坡说:"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贬居黄州是他"学道有涯"的高峰时期.他放浪山水,躬耕渔樵,厚自养炼,学道探道,交游道友,与黄州进行了一场道法自然、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日益变得清静、空灵、淡泊、镇定、旷达、洒脱、觉醒、超越、年少,真正获得了人性、心灵、生命的大自由.元丰七年夏,他突围黄州,"稍从内迁",被特授汝州团练副使而又"再生".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佛道求超脱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带着130多天的牢狱重创,带着“乌台诗案”未定的惊魂,死里逃生,来到了偏远而贫瘠的汉口下游小镇———黄州。到黄州后,苏轼鉴于20余年仕途的经验教训,牢记子由的劝诫:少说话多思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个性,研究如何得到心灵的平安,而这求取平安之方,就是他的既佛又道。苏轼平时无事,往往以抄佛经、读佛书为营生。《夷坚志》载:“东坡先生居黄州时,手抄金刚经,最为得意。”此外,他经常到寺院坐禅以求“自省”。《黄州安国寺记》云:“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望,深自省察,则物我两忘,身心皆空。”事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江凌 《培训与研究》2008,(11):90-92
近代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年(1894)开办的湖北译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又提议并创立了由两江和两湖地区合设的江楚编译局。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所编译的书籍特点有:一是以日文为媒介,翻译出版日本和欧关教育学书籍,以及实用的算学、武备、商务、农学等书籍:二是内容偏重教学理论书籍和教科书。这些教育书籍和实用书籍经湖北留日学生和日籍教师传播给两湖地区的新式学堂师生,并渗透到教育实践中,促进了两湖地区教育近代化变革。因此,近代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等编译机构和编译事业的兴起为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晚唐著名文人杜牧四十岁贬谪黄州,在黄州生活了三年多时间。这一期间杜牧创作了大量诗文,他的心态复杂、多变,他有济世救民的理想,也有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同时还夹杂着妄自菲薄、自我贬损之感。从杜牧黄州诗文的整体思想和他在黄州为官不错的政绩来看,妄自菲薄、自我贬损不过是他政治失意后一时的心理补偿,其主导心态是无罪贬谪后理想无法实现的抑郁不平和忧愤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