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困窘的物质生活培育了俄罗斯人的焦躁情绪,“中国威胁论”就成了俄罗斯人渲泄恶劣情绪的上好的阀门。  相似文献   

2.
“中国威胁论”源于中国的发展,存在于中国的发展进程,最终也只能止于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浅论“中国威胁论”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军事实力的增强,从而对周边国家及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就是要离间中国与邻国乃至亚洲国家的关系,损害中国的形象,进而“遏制”中国的发展,以便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4.
前一阶段,中美之间由于贸易问题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上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势必会颠覆现有国际格局,引发一场改变国际格局的大战,威胁世界和平。本文通过对世界大战爆发的现实主义解读,以及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稳定根源的探究,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这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符合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与别国的关系中,美国不断地打出"人权外交"的牌子.正确认识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就显得非常必要.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就是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贾莹  岳珂  王勇战 《教师》2010,(18):118-118
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在崛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主要来自于西方的“杂音”,譬如“中国威胁论”“扩张论”“崩溃论”等,其制造舆论的目的不言而喻。理性地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们智慧地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人类明越发展,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化作为综合国办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的重视,在经济化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弘扬先进的民族化,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项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层面重新审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认为文化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经济的真正命脉,同时它也是承传民族精神,张显国家形象,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雅尔塔格局结束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处于磨合与调整中,但美国出于控制世界、称霸全球的需要,竭力维持单极化力量格局,抱定旧的冷战思维,在国际交往中延续冷战模式,以中国为新的冷战对手,在国内保守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普世主义等思想的推促下,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为掩护,扩弃美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及其文化价值观,服务于其全球霸权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0.
旨在遏制中国发展壮大的“中国威胁论”,是新的国际局势下“黄祸论”的翻版,是意识形态“领域“冷战”思维的继续,是帝国主义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表现;其目的是削弱、孤立、搞跨中国。这种违背常理、不合时宜的论调既损人又害己,必然遭到中国以及一切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国家的反对。  相似文献   

11.
对外战略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以增进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各种政策、策略和原则。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在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价值观可以引导国家利益的建构和追求方向,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在对外战略中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方面,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泛道德主义取向、和合思维、“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以及诚信博爱是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回应和化解当代世界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而且有助于形成全球共同体意识、实现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海皆兄弟”是中国传统化中人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与实践。传统的人格理想指导人们内主仁、外行义、积极入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秉“义”而行,“义”结四方。  相似文献   

13.
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的国家利益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和归宿,我们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努力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建设要扭住不放,大力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的等级差别,中国女性在这一特殊社会结构中,有其规定的社会角色,语言受到制约,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和面子起指导作用,为维护相应的地位和身份,女性常采用面子管理语用策略、赞扬恭维策略、谦虚策略、同情策略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中的人伦与等级观念,"礼"的制约,"父权主义"的文化定型,社会性别角色差异等影响了女性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招贴设计中的“中国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风"对文化招贴设计的启发很大,它通过水墨、书法、造型、色彩和文案在招贴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视觉传播性显示出对招贴设计的积极影响。文化招贴设计中的"中国风"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语言和审美思想的借鉴和运用。现代设计师应立足于本土,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威胁论”的各种观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实质作了深入剖析和有力驳斥,并提出了相应的外交对策,对我国外交方针、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文化冲突是近现代史比较显著而又尖锐的文化现象,焦点集中在东方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上,进行文化比较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将世界各种文化进一步融合与消化,然而片面的持文化优劣论调,而臆造文化冲突,进而激发思想冲突、政治冲突是不符合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一体化的,因此通过对持东西方文化优劣论观点的分析和批判,解析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及物质财富,对于全世界、全社会有着共同的促进作用,进而表明对待不同领域的文化,应持有"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取舍观点。  相似文献   

18.
基辛格的独到之处是在当代世界条件下,从古典均势外交中提炼出一种均势外交战略模式,并在同几个大国外交协调的实践中物化出经典性外交范例。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显示,更多国家参与下的外交协同在世界信息空间具有内生定势性。它昭示,外交对军事的主导性战略变位行将到位。这是扫描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一条战略思维通道,值得人们特别地注目。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决定日本对华政策时,曾试图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搞"平衡"。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依附美国,选择与台湾"建交"是日本的最大"国益"。本文通过对吉田茂的"中国观"进行剖析,揭示出当年日本政府选择与台湾"建交",并不是吉田茂"心甘情愿"的。但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他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想法。充分说明,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20.
经济因素是综合国力构成的核心,是国家对外追求的主要目标。经济利益的矛盾与差异是导致国家对抗和冲突的根源,利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是国际政治中常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