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小说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一部影响很大的小说,这就是南朝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此书不愧为我国古代“志人小说”典范之作。鲁迅对此书评价很高,作过重点介绍,称赞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又说:“《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事实确  相似文献   

2.
一、中苏学者的评价《伊戈尔远征记》是十二世纪末基辅罗斯的一部史诗。苏联和中国的学者对这部作品的思想是这样评价的: 苏联布罗茨基主编的《俄国文学史》说:“《远征记》里瀰漫着爱国主义精神。”《远征记》的中译者魏荒弩先生说:《远征记》是“十二世纪爱国诗人的伟大史诗”。十九所高等院校编的《外国文  相似文献   

3.
关于《绣榻野史》,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记云“存,明万历刊本,半叶九行,行十七字。眉端有评,版心下题‘醉眠阁’。”这就是他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说的日本“文求堂田中庆太郎”的藏本。他说,书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眼阁憨憨子校阅”。不标回数。卷首序末有缺文。当即憨憨子所叙者。此外,此书还有二种版本:一即“日本宝历甲戌《舶载书目》载有“江篱馆”校本上下二卷,未见”;另一为“情颠主人著”,“小隐斋居士校正”,别题“灵隐道人编译本”。笔者所见之《绣榻野史》则为上下二卷本,目录页题为“延寿新书目录”。每叶为十一行,行二十  相似文献   

4.
《宋定伯捉鬼》,课文注称出自干宝的《搜神记》,我认为不妥。 《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生卒年不详,但主要活动于东晋初年。《晋书·干宝传》说他“性好阴阳术数”,“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二十卷。”作品借助神异题材,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显示了奇异怪诞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5.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一次休息时,毛泽东主席对贺龙说:“中国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看不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贺龙说:“没看过,不过我不是外国人。”毛泽东看着徐海东问道:“海东,你看过这三部小说没有?”徐海东说:“《三国演义》看过,《水浒传》也看过,《红楼梦》嘛,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没看过。”毛泽东笑着说:“那,你算半个中国人。”毛泽东说过,《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当时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占了好多山头,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  相似文献   

6.
一、《九歌》溯源《楚辞》每以《九歌》与《九辩》相提并论,而关乎夏后启,《离骚》则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天问》则云:“启棘宾帝,《九辩》、《九歌》”。但是《九歌》并非夏后启所创,从《天问》看,是夏后启请“帝”降临作客,“帝”就把《九歌》、《九辩》交给了夏后启。而结合《离骚》,能令太康一度失国的歌舞大概不外乎一个“淫”字,则“帝”之“淫”亦可见。问题是这位传此歌舞于启的“帝”是谁,《天问》未言其详。不过联系禹肇分九州、始铸九鼎的传说,再联系卜辞祖先考妣之有“宾”祭的事实,《天  相似文献   

7.
《说苑》是西汉刘向编撰的一部历史人物故事集。历来有许多学者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颇多。但关于《说苑》是否可以看作一部小说著作则一直没有定论。因此,本文拟从古代小说的内涵,《说苑》章节所具备的小说特征以及“说”体演变的痕迹三个方面来论证:《说苑》的人物故事部分是具有萌芽时期的小说性质的。  相似文献   

8.
无弦 《当代学生》2014,(8):32-33
正日前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主人公都敏俊曾提到一本书《九云梦》,并称之为"我的人生之书"。很多"星迷"都很好奇,这个《九云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会让酷帅无比、智商过人的"都教授"如此推崇呢?《九云梦》实际上是古代朝鲜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甚至称之为"朝鲜的《红楼梦》"(注意,这里的朝鲜指的是整个朝鲜半岛,包括现在的朝鲜和韩国)也并不为过。据说韩国大中学生人手一册,被誉为最早的朝鲜文"奇幻穿越"小说。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书?问世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世的晚明之时,有“淫书”之说,“奇书”之谓,看到过抄本的沈德符说它是一部“指斥时事”的书,为《词话》本作序的欣欣子认为它“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清初的张竹坡把它称为“第一奇书”,“是部惩人的书”、“到底有一种愤懑的气象”。清末民初有人说它是“真正的社会小说”,其“声价”“当不下于《水浒》、《红楼》”。鲁迅先生二十年代撰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之类,具体称为“世情书”,算是一家之言。我认为,《金瓶悔》就题材而论,是由家庭生活、市井风俗生活、经济生活和官场生活四个系列构成;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有着政治、经济、文化三重内含及其价值。从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政治价值去观照,应是一部政治讽谕小说。这一点虽有人简要提及,却少有系统阐发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些”字的传统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 《楚辞·招魂》每句末缀“些”字以为语尾。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古今的字书、韵书对“些”字曾有不少的解释。例如从“些”字的含义来讲,则《经典释文》卷二十九引《广雅》云:“些,辞也”,《玉篇》云:“些,辞也”;《广韵》云:“些,楚语辞”;《集韵》云:“些,语辞也,见《楚辞》”。从“些”字的音切来讲,则《玉篇》有“息计切”“息箇切”;《广韵》有“苏计切”“苏箇切”“写邪切”;《集  相似文献   

11.
被今天的中国人称之为“小说”的这类著述,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历史上有一个萌芽、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同时,历史上的中国人对它也有一个辨识和确认的过程。异名同实、异实同名的情况,所在多有。一部《山海经》,唐朝人、五代人和宋朝人认为它是地理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清朝学者则把它归入小说类(《四库全书总目》),而今人却认为它是一部具有多方面学术价值的先秦典籍。相反,唐朝人苏鹗撰《演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而关于它的主题时至今日一直争论不休。仅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近年来,《西游记》主题又成了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密码”说、“赎罪”说、“情理”说、“心路历程”说等新说烽起,其研究重视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活跃的态势。笔者以为,这么一部惶惶巨著,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释衣     
《说文》云:“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形。”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两个人合着一件衣服,是决不会有的事。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看到《说文》这种解释不合理,不少人曾作过新的解释,但也都不免迂曲附会。甲骨文也有“衣”字,作“■”。但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对这个字也还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个  相似文献   

14.
柳青 《学周刊C版》2011,(7):200-201
《老残游记》问世不久,就广受好评,与《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一起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学课本里也把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宗,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白妞说书”一段选录出来,作为描摹音乐的经典篇章学习。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其“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认为其写景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十分优美。胡适先生也曾在《序》中通过罗振玉先生写的《刘铁云传》入手,对《老残游记》中展示作者思想和文字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述,认为“这部小说是作者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国、种教的见解的书”。本文拟借鉴前人见解,从思想和文学技巧两个方面,简要梳理这部小说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汤明磊 《语文新圃》2009,(12):29-30
第一次听说小说《乾坤》是在半年前一次无意中的浏览,报道的题目记不全了,依稀是“金大侠的小师弟创作长篇小说”之类。由于笔者当时忙于他事,一时也未放在心上;再一次接触到《乾坤》是在第24期《五彩螺》上,当时笔者的《天陆》也有幸收入其中,正在翻看时。“乾坤”两字赫然映入眼帘,虽然刊录仅仅是小说的第九章,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已是令人生出欲罢不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楚辞·九歌》虽题为九,然而今天的传本却有十一篇,名实不符。学者们对此有种种辨说,大致可归纳为两派。一派认为“九”为虚数,可涵赅多篇,所以不存在篇数是否相合的问题,宋洪兴祖、姚宽《西溪丛话》等持这种观点。另一派认为《九歌》原实九篇,至于后来何以成了十一篇则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些人认为今传十一篇是后人误分篇章的结果。黄文焕《楚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 ,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全面肯定、全面否定和既有肯定也有否定。笔者认为 :《丧钟为谁而鸣》虽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小说 ,但确实是一部文笔优美、内涵深刻、有价值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8.
《说文》部:器,皿也,象器之口,大所以守之。对此说解,近现代学者多不以为然。王筠《说文释例》云:“即其从犬亦不可解,古义失传,许君亦望文为说而已。”于《香草校书》云:“器苟盛物,犬方盗食,又焉能守?”于是有多种新的解释,《香草校书》以为所从“犬”代表利组,于氏《说文职墨》又以为“犬”篆象尊形而非“犬”字;又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引强运开说,以为‘哈文器字似皆从,、器古音皆在十五部,疑从得声也”;《尔雅·释器》释文引《说文》作:从犬从声也”,沈涛《说文古本考》因谓“盖古本作从犬所以守之,器声”,…  相似文献   

19.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教材注释是这么说的:“而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里没有对“谁何”二字分别解释,却似乎是把它们的意思等同了,“呵问”则似品味出来的意思。《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则是:“何,是呵问。谁何,关塞上哨兵诘问出入者之意。”两个注释的基本意思相同,或许都是原本了颜师古《前汉书》上的注说“谁何,问之为谁也”。(见《康熙字典》)但可惜这个颜注也是尚欠详考的。  相似文献   

20.
释“單”     
《说文·□□部》:“單,人也。从□□,□□亦聲。阙。”前代学者固已疑之矣。小徐《□□传》曰:“许慎阙义,至今未有能知之者也。”清季金石之学畅,漸悟單之所从非□□。王蒃友《释例》云:“案<绎山碑>戰字从單,汉印中單字亦往往如此。博古图从單之字,其形甚多,小篆整齐之,遂从□□,许君随文说之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