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忽视学生的活动,针对这一状况,新课改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一变化是可喜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有效性,最终就是浪费时间,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违背了"教育必须有效益"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最终会影响到一代学生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乐于活动、善于活动,以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永华 《上海教育》2009,(18):58-58
“南京行”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是建平中学高一学生必修课。这一活动至今已进行了15年。有效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我们必须“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游泳”。“南京行”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正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进行自我教育,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在体验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他们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加深自我体验、感受和领悟,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一、引发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情感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因此,教学中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人不仅是教育的起点,而且又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人要改革社会、发展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一、“体验”理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  相似文献   

6.
教育关注的是“人”,教育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感受、体验,进而产生感悟、理解,最终使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教育的目的植根于学生心中。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活动,让情感在一  相似文献   

7.
体验活动是品德课堂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要求我们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有效性,就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违背了"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一师附小从1986年开始实施快乐教育改革实验。通过十几年的实践,他们认为,快乐教育是以儿童愉快发展为本的教育。“儿童愉快发展”中的“愉快”,是多种类、多层次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学生发展的情感动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快乐教育的特色具体体现是: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每句话的第一个“乐”字,强调学生要情趣盎然地、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每句话的最后一个“乐”字,是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十几年的快乐教育的实践中,北京一师附小力求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效应,从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因素考虑,构建了快乐教育的教育体系。它包含五个要素: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多彩自主的教育活动,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统一协调的社区教育。“九五”期间该校还初步构建了“小学快乐教育的教学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愉快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造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下面,我就《羚羊木雕》一课,谈谈我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过 :“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战争就是这样的一幅画面。要实现学生对人类历史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历史教师不但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广阔的视野 ,这样才能把握好历史教学 ,与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共同感知历史的广博和深邃。下面以克里米亚战争这一幅“画面”为例 ,让我们从中体会历史的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 ,期望能对同仁的教学和学生全面认识克里米亚战争有所裨益。【画面 1】 克里…  相似文献   

11.
课例 :初一《我们的远古祖先》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学习者的主观感受。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了解和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历史学习内容具有过去性 ,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材料间接感知历史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 ,可以加深其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实验中学的王宏伟老师在《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教学中做了尝试。一、总体设计本课总体设计为学生对远古祖先的“拜访”。拜访就是要“亲眼”看一看远古祖先的活动 (实…  相似文献   

12.
从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简单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改变历史课被学生视为“休息课”、“聊天课”、“自习课”的尴尬处境,必须建立一种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回归历史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生活更离不开实际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必须让学生明白“生活即教育”,亲身体验“做数学”。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简要概括如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亲自体验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  相似文献   

14.
赵华 《小学校长》2006,(6):29-29,28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以物的依懒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引导人从物质世界独立出来,过人的生活是商品经济社会赋予教育的任务。作为对这一挑战的应答。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张斌 《辽宁教育》2007,(10):18-19
严格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称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它是指辅导老师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出发,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通过专门设计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活动、体验、分享。它们共同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活动体系,即在课堂中,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完成必须经历活动、体验和分享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方可表达真情实感。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新理念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将少先队的体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互相整合,并以学生写的体验小练笔为切入口,进行了小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即时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本次习作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是学生对学校创设的“春雨爱心帮扶基金”的首次捐助活动的记录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能使儿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应当成为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活动化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该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活动呢?一、活动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是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在以往的思品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教学和儿童生活脱离,以教材知识为内容凭空说教,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心理出…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细读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现成的结论去获得道德知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时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适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一、模拟游戏,在表演体验中感悟品德与生活课要“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游戏是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一种模…  相似文献   

20.
所谓成功的体验,指的是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几年来,我们在进行“快乐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观念 在“快乐教育”中,“爱”是前提。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现实、严肃的问题:学生有可爱的,也有“不惹人爱”的,还有使人“讨厌”的。如何对待那些“不惹人爱的”,甚至使人“讨厌的学生”?这涉及到教师是否有一种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问题。 可爱的需要爱,“不可爱”的不可不爱。这是平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于那些被认为“真拿他没办法”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