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刘同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依据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即是邓小平所指出的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2.
<正> 人类走向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具体实在和丰富多样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出理论的概括。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作了科学表述,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坚持”。  相似文献   

3.
道路关系到党的命脉,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邓小平的道路自信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的道路自信体现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体现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邓小平的道路自信对中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章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形成了两个时代的里程碑.邓小平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两步艰辛开拓,日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手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了只有充分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才能更好地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观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思想基础上,结合社会实践,提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平等观:在经济上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政治上主张在党内实行民主和平等;文化上提出教育平等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民族关系上指出各民族一律平等;国际关系上主张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关系到本世纪末和下半个世纪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形成这一战略决策的前提,首先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以及形成的新思路、新思想,新观点,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孟繁策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精辟论述,特别是他在1992年年初南方重要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崭新论断,是他的社会主义观的集中体现,他从生产力与生产...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张国勤“文化”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有层次的整体系统。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创造的产物,一类是指硬文化,即物质形态的文化;一类是指软文化,软文化又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而制度文化则是物质形态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现实,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高扬的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荣辱观是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强大动力。立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展开了气势恢宏的理论创新,而这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坚持以邓小平荣辱观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多维视角中展开的,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认识,开辟了社会主义认识史上多维视角的认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结合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并以此为轴心,提出创新是改革的重要内涵,从而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结合社会主义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并以此为轴心,提出创新是改革的重要内涵,从而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物质内容,又具有时代的和中国现实的特征,并以此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基础,总结了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价值和本质的论述是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的统一,是理想目标与现实手段关系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本质与现象的科学分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新人思想论欧阳斌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必然性、具体要求和根本途径。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但这并不是说,其它工作可以弃之不顾。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又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没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因此,小平同志一向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深刻论述了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两个…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进行剖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应以“四个坚持”为根本原则,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应以当代中国国情为立足点,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应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抓落实、抓重点,常抓不懈;还应以教育和法律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同时又在一般本质上进行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观,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和特殊本质观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根本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强大动力。它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它必然会触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就涉及到怎样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邓小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强大的手段;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坚持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同志大力提倡改革开放,但同时也并没有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重温和进一步探讨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