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是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课程,是学生提高个人身体素质能力、锻炼自我身体机能的基础课程,也是学校和国家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和检测的教学平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感受,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课程积极意识。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己潜在的动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使他们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身心完善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这样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体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但体育课堂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不显,部分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兴趣,存在自我锻炼的能力低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爱上体育课,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部分,其是一门让学生锻炼和放松的课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锻炼,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放松紧张心理,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均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体育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可以将体育课程和体育游戏相结合,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如今,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所要追求的目标包含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主要以“三基”为主,即打好身体基础;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锻炼的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其体育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的能力。一、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人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如种族、气候、遗传以及生活…  相似文献   

6.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体育两类课程的改革,明确了目标和要求,希望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加强学生个性和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强调统一指挥的强制性模式。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身体上、精神上处于健康状态,而且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拥有健康道德。我们知道了评价学生健康的标准,就应该在两类课程改革中运用.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体育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全国体育课程改为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好体育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锻炼水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体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锻炼水平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兴趣、能力以及体育文化素养,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身体锻炼需求的"人文关怀"为视角,尝试了在体育教学中针对肥胖学生开设塑体课,器质性病变或身体残疾学生开设保健课,体育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开设竞训课教学新模式,并对课程实施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群体的体育健康需求和身体素质得到满足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论证,结果显示:大学体育课程和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有相同之嫌,在某种程度上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和目的。建议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应改进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体能状况等来选择适当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小学低年级的体育基础常识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目标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来制定的。内容包括《认真上好体育课》、《学会测量身高与体重》等。其难度不大但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而兴趣则是学习初始动机产生的基础,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对于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情绪盎然;反之,如果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倍感乏味。因此。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为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及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本钱,对于学生来说身体是学生好好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到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后。围绕是否需要编写体育与健康实验教材学生用书的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活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学生用书,以下同)意义不大;另一种意见强调。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但许多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需要通过教材这样的载体而获得。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学要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使他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今后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把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体育课程是一门可以锻炼学生身体、愉悦学生心灵的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初中体育的教学情况却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愉快体育"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其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多方面的实际作用。本文对"愉快体育"的意义进行了浅要分析,深入探讨了"愉快体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它对于学生当前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是一种物质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本文通过把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提出以"体验"为体育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一词不仅指身体锻炼的活动,有时也指锻炼的结果。教学具有体育性,意指非体育课程的教学人在地具有影响学生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功能。良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不良的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具有负面的影响。教学的体育性既有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依据,也有教学工作的实际依据。教学的体育性具有自身的特点。提出教育的体育性,反映出教学具有智育、德育之外的新的功能,教学具有体育性的新观点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