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艳 《初中生》2009,(1):17-19
一、回避法。当你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多回忆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2.
人一生,“不如意常八九”,总有失意与困惑的时候。事业的挫折、家庭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都是经常会碰到的,如不注意调剂疏地,会导致内心矛盾的冲突,使自己陷入都恐、焦虑。悲痛等心理困境之中,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此时,外界的帮助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自我解救,因而应学会一些心理困境自救法。1.回避法俗话说惹不起咱躲得起,“躲”也就是回避,虽简单但有实效。当某些人和事、某些场合使你郁郁不乐,或即将火冒三丈,体验到内心矛盾冲突时,应及时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地方驻足,以免“触景生情”,找一安静处,静默十分…  相似文献   

3.
吕永军 《红领巾》2009,(1):32-32
第一招:化“苦”绵掌——注意力大挪移 暂时远离不开心的“此情此景”,给大脑放个假。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画张画,下盘棋,听听歌,读读《红领巾》。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电教》2003,(8):56-56
人的一生,“不如意常八九”.总有失意与困惑的时候。事业的挫折、家庭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都是经常会碰到的.如不注意调剂渲泄.会导致内心矛盾的冲突,使自己陷入郁恐、焦虑、悲痛等心理困境之中.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此时.外界的帮助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自我解救.因而应学会一些心理困境自救法。  相似文献   

5.
姜楠  徐从花 《教书育人》2000,(11):35-36
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挫折,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刺激,引起心理失衡,产生悲观、烦恼、焦虑、孤独等忧愁情绪,进而发生行为紊乱,有的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心理障碍,如果班主任或学生家长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轻则导致神经衰弱,重则患上抑郁症或精神错乱。因此,帮助中学生消除忧愁情绪,走出心理困境,走上心理健康之路,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几种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忧愁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自慰法解忧。人遭遇心理困境时,最先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便是回避法:…  相似文献   

6.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溶质加入溶剂中,当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人的大脑一般有个抑制、兴奋的过程,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情绪就较高,学习、工作注意力也就集中,但这个兴奋期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外婆果然在呜呜地哭,还说:“她说要把我的老房子一半租给别人,一半留着自己住,我不愿意,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拦住她呢?”“想开点,别和儿媳妇怄气了,就让她去租吧,眼不见心不烦!”赛仙婆婆说,“小张就是那种人,又贪小便宜,又霸道。”外婆又说:“可是,你们不知道她说了什么。她像强盗一样不讲理,说是租给别人的话,要把房子一隔为二,收的房租全归她,那隔房子的装修费用却要我出,世界上哪有这种人啊,不让别人有活路了。她就要来拿钱了。”“比我的儿媳还过分,还不讲理啊!”赛仙婆婆说,“这一回,不光是几千元钱的事,小张也太过分了,不能答应她…  相似文献   

8.
1.回避法——俗话说惹不起咱躲得起,“躲”也就是回避,虽简单但有实效。当某些人和事、某些场合使你郁郁不乐,或即将火冒三丈,体验到内心矛盾冲突时,应及时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地方驻足,以免“触景生情”,找一安静处,静默十分钟,或听听音乐、散散步,都可分散注意力,淡忘烦恼,使内心趋于平静。2.自勉法——自勉就是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而不是无意中把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最终成大器。3.自慰法——所谓“想开点”就是自慰法,为自己找一种“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例如“…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高楠著《艺术心理学》).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或消极心理状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她所从事的工作。1 情绪的产生1.1 刺激因素: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某种情绪,情绪总是由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可以  相似文献   

11.
一、激励的心理依据“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在需要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人们对物质或精神的渴求,为实施激励提供了心理依据。人类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管人的行为怎样千差万  相似文献   

12.
人的情绪是以认识为前提的。认识正确 ,要求合理 ,容易实现 ,有助于保持饱满的热情、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反之 ,认识偏激以至错误 ,或者好高鹜远 ,想入非非 ,需求过分 ,就会与现实发生矛盾 ,产生偏激情绪 ,很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往往一念之差 ,造成千古遗恨。一个人的情绪与其心理过程一样 ,是脑的机能 ,要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 ,这就决定了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下面我就来谈谈调控偏激情绪的几种方法。1 躲避法人在遭遇心理困境时 ,最先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是躲避法 ,即回避、躲开、不接触导致偏激情…  相似文献   

13.
阐释的困惑     
这如同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一样,阐释也是难的。因为,只要一开始阐释,便无可挽回地陷入阐释的客观性与阐释的主观性的二元对立之中。阐释的客观性要求阐释的准确性与文本意义的原初性,阐释的主观性给予读者自身选择的权利,而且每个人都是以当下的现实体验与传统积淀来展开阐释的。这就是现代阐释学与所有的阅读行为无法回避的困境。本文将把对曾点境界的阐释置入这个困境之中,目的不是要探索一条消除这个困境的道路,而是旨在更为明朗地展现这种困境,与这种困境所促成的阐释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外部事物对主观内部进行“刺激一反应”的心理过程表现,由此产生各种“心理效应”现象。影响幸福的因素不仅包括人的基本需要,还有其他诱因,而最主要的是人的心理品质。了解幸福的“心理效应”现象,有助于幸福感的建构,也有助于对人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人,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高楠著《艺术心理学》)。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美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章辅助教学,能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7.
错位:讲解遭遇尴尬主持人(特级教师、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当新一轮课改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讲解”这个传统话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提倡自主学习,鼓励自主探究,不少老师对“讲解”便不敢提及,纵然万不得已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可以说,“讲解”在如今课堂教学中,遭遇了尴尬,陷入了困境。大家在教学一线,对这方面的情况一定了如指掌。毛朋华(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不管哪门学科的教学,“讲解”总是不可或缺的。可如今不少教师谈“讲”色变,课堂教学常因此陷入窘境,叫人啼笑皆非。在《在仙台》教学中,学生提出:鲁迅在仙台吃的…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本体之问,为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思路和基准。五育融合的视角可以推进基础教育评价对象由“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转型,促进基础教育评价思维由“线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换,助推基础教育评价功能由“功利”转向“增值”转变。但实践中困境重重,五育融合视角下基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陷入矛盾困境,评价方案实施陷入落差困境,评价结果运用陷入控制困境。为化解困境,需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综合研究,完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配套制度,构筑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  相似文献   

20.
王雪梅 《物理教师》2007,28(4):26-27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