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要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教师还要掌控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有一定的规范性,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教学语言也要诙谐幽默,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更要体现情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设计说明:本文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语言文白交互,美则美矣,但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距离。所以要在学生课下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先疏理文章脉络,在他们有了一定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再去品读语言,体会情感。品读语言之美是本文的重点,体会情感是本文的难点。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为主,如品读语言这部分,对语言特点的解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写出真生活、真情感,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这些都无从谈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教学生学会积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为学生搭建积累习作素材的平台。一、积累语言1.背诵文本词句。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趣。这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也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章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都记录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文本所表达的情境中。1.范读——再现情感。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范…  相似文献   

5.
雷丽  ;项正文 《学语文》2014,(4):40-41
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吸引学生,必须有非常吸引学生的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艺术有哪些呢? 一、言有情 言有情,就是语言要充满感情,要有激情。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要以言传情、以言动情,建立起情感共鸣的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以情感为纽带,调动学生的情感,努力做到"声润情":音质和谐悦耳、声情并茂,音节平仄有致、抑扬顿挫,音调急流舒缓、淋漓畅快。语文课是情感教育课、情感张扬课。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教学就应该在关注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强化对情感的观照,引领学生以散文的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教学中,要依托画面,激活学生情感;要紧扣文眼,让学生体悟情感;聚焦对比,让学生融合情感;利用模仿,让学生表达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的第一单元教学目标,是依托选文引领学生去体验情感,从更深刻的层面感受和理解亲情、友情、乡情等各种类型的情感,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情感向人倾诉,学会释放情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情感问题进行一定的理性分析,提高他们对情感问题的认识。前人对这些问题的体验和看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并实践如何用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做出了明确指示,要将学生的情感培养作为初中语文开展的基础,并且将情感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一方面,初中作为培养学生情感感知的黄金时期,做好初中课堂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同样情感的培养也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堂作为语言教育的第一课堂,在情感教育领域要发挥主体作用。本文将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新课改下情感教育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战略性措施,真正意义上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落实,打造新课改下精品课堂。  相似文献   

10.
潘淑梅 《新疆教育》2012,(18):111-1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其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本文将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三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其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本文将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三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文章旨在探索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艳华 《成才之路》2010,(32):26-26
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为他们安排的语言学习活动难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以学生丰富的情感为依托,才能绽放出它的魅力,丰富我们的课堂。学生情感的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成绩的优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教材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用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创造激情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秀丽  孙林年 《学子》2014,(3):13-13
正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精髓,它们蕴含着抒情美、内容美、形式美、情感美,对于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品格,具有极大的作用。由于古典诗词意蕴深远,情感丰富,这对教学中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人格,这样才能使得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顺利展开。一、感受美的语言,培养语感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古典诗词的语言教学。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什克洛夫斯基指出诗预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语言。这种"陌生化",即是指语言形式具有新颖性。人们通过对这种陌生化的语言形式的感悟,体味  相似文献   

18.
侯东祥 《新疆教育》2012,(18):52-52
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它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把情感纳入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艳凤 《考试周刊》2010,(40):161-16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进而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