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云南省文山州有壮、苗、瑶、彝、回、白等多种少数民族,除壮、苗、瑶等曾用本民族文字扫盲外,在全日制中小学均用汉语课本,教学中使用双语。这种双语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为学习汉语,而把民族语作为帮助理解汉文的辅助手段。学生在家中已经基本掌握民族语,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再掌握汉语和汉语文,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家长送孩子入学的一个最直接、最起码的愿望也是让他们“会说汉语”。双语教育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做法是:读课文用汉语,解释用民族语。但两种语言并不平衡使用,学生刚入学时多用民族语,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民族语,两三年  相似文献   

2.
<正>双语教学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广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双语教学改变了民族地区单纯使用地方民族语授课的方式,通过采用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汉语语言能力。最终达到能够同时使用民族语和汉语进行思维,并根据环境需要自由切换的目的。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学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队伍。然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  相似文献   

3.
1.双语教学 目前民族教育领域的双语教学是指用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教学。国家为保证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在中小学采用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逐步形成了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的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三语(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学实验。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在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部分中、高等学校也开展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黔南州双语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三大瓶颈: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缺少熟练使用民族语进行教学的双语师资、双语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发展完善双语教育评价体系、造就合格的双语师资队伍、因地制宜的开发高质量双语教材和构建双语网络学习平台,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203,自引:0,他引:203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是学校课程中有关语言的事情。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 ,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 ,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 (目的语 )。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目的语 ,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目的语 ,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文章还介绍了美国双语教育领域最新的动态和变化 ,说明双语教育正面临着挑战 ,也由此证明 ,在双语课程里过量地使用学生的母语会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从而降低双语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过程中,语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包括国家通用语、本民族语和外语.然而,相当部分无原创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教学质量不高.作者在进行三年多的相关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侗族地区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英语学科入手,结合双语教育理论,提出了"侗汉英"三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双语教育的类型入手,对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历程、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学生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对现行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分析,笔者认为,在新疆这个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并存的人文生态环境中,"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模式一)的教学是对学生双语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鼓励和促进,能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根据国家、地区情况的不同,双语教学具有不同的定义。在芙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意为英语和母语;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意为汉语和本民族语;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双语意为汉语和英语。不同国家的文化渊源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和模式,对中国国情下双语教学的定义所包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所需要素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有效地指导双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1):147-148
双语教学是指部分或全部应用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及高校已经开始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由于双语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其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都具有较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海南华侨中学国际班生物学双语教学案例,就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定位、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语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双语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五种,即:地域性少数民族兼用汉语型、地域性少数民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少数民族兼用汉语型、少数民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汉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下逐步形成了“普通双语”、“特殊双语”、“辅助双语”、“高等专业双语”等不同层次的双语教育类型,以及“民族语主导”、“汉语主导”、“民汉语兼用”等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尔比尔吉"作为彝族交际中的一种语体,相当于汉语中的俗语,在四川彝族及云南部分彝族中的运用最为突出,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蕴含的文化信息十分的丰富。从文学的角度看,尔比尔吉以诗体韵文的形式表现,表现出彝族文学中特有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在尔比尔吉的"韵律"上,表现出"押音节"的民族特色。其实,这种在四川彝族中称为尔比尔吉的语体,在云南、贵州等彝区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三将军率兵入滇,次年平定云南,接着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卫所制度,使军屯经济迅速发展,大量汉族人口迁入,导致滇黔彝族聚居区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彝族由坝区迁入山区,逐渐形成散居局面。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明朝时期滇黔两省彝族由聚居变为散居的原因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在加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中,创置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办初等教育体制--义学.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贵州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设立义学,且随着改土归流而全面铺开.但是由于滇、黔两省的历史原因、地理条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两省义学在运行的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两省义学都以对边疆民众广行教读与识字明理为目的,最终对于加强多民族国家整体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都需要深入研究,以保障双语教学的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支格阿龙》作为彝族传统文学中的优秀之作,广泛流传于彝区。从滇、黔、川三省彝族有关支格阿龙事迹的文本展示看,四川和云南的相当简略,主要表现在射日月和整治毒蛇等自然灾害方面。而在贵州彝区流传的文本,则以大量的篇幅记载了支格阿龙在统治者的领导下,消灭敌对势力,整治社会秩序的行为和过程。三省彝区的《支格阿龙》文本,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川、滇操北部方言的彝族中,主要表现为与大自然的斗争,贵州彝区则表现为与社会势力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所谓民族学校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西南地区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在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民族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说来,要推进西南民族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设置多元文化课程;(3)重视民族学校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4)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7.
Minority language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for any multi-nationality country. China sticks to the policy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to use their own languages and writing systems. In education, consider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is being implemented by insisting on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ir own ethnic languages; when the mastery of their own languages has been achieved, bilingual teaching will be employed.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teaching in their own languages, with Mandarin Chinese added; teaching in Mandarin Chinese, with minority languages added; teaching both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n minority languages. The bigges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implemen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are the editing of language textbooks and supporting materials for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nd the training of ethnic minority teachers.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有"理泼"、"诺苏"、"水田彝"三个彝族支系,境内彝族大多已转用汉语。转用汉语的原因除民族迁徙、融合,各民族相互杂居、通婚等因素外,还与该地区从18世纪中期就开始兴办私塾传播儒学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汉语学校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曾经广泛流存在川、滇、黔、桂彝族人民的民俗生活传统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今仅有凉山彝族地区保留得较为完整,它是彝民族的永恒的“心灵图式”,是彝民族共有的族群记忆和历史积淀,是难得一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一直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彝区的教育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尤其是两类体制的彝汉双语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逐渐被彝区人民所认识,开始探索如何在彝区克服英语教学中的局限,培养双语、多语综合性人才之路。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民族中学适时开展了彝英双语教育的教学实践,借助彝语母语的优势来学习英语,克服了彝族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