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晓天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54-55
自1993年北京交通广播开播以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信息和服务立台,围绕移动人群定位,围绕首都交通做节目,围绕汽车司机做文章,创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多年来,交通台的发展注重培育“三个市场”:即听众市场——移动人群;节目市场——引进竞争机制,节目竞标、人员竞岗,专家评议,择优选用;广告市场——坚持代理制,并推广全台,采取:“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统一操作,分别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移动人群中北京交通广播的收听率已达到84.7%,从2000年起,北京交通广播在全国广播单频率广告创收中一直名列第一。目前采用的央视索福瑞公司的调查方法为入户日记式调查,北京交通广播在北京地区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大都扎根都市,并把读者目标锁定有产品购买力的中青年阶层。同一都市往往有几家甚至十几家新闻媒体共存,这同一区域的同类媒体无可避免地存在同题竞争。由于传媒市场狭窄拥挤,媒体定位趋同。商品必然趋同,大量风格相近。形式相仿.内容雷同的信息充斥着传媒市场,这便是传播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纵观学界对"传播力"的研究,除了广告界与电视界对传播力一词有所关注,"传播力"似乎还是一个没有被赋予完整意义的新词.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传播力"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到底什么是传播力?它在媒体竞争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本期的"传播力专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第四媒体——网络的崛起,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广播将面临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据美国进行的一项最新的媒体调查表明,在因特网兴起的短短几年里,美国电视观众减少了30%。报纸发行量下降了7%,广播听众减少了25%。面对严峻的挑战,广播比报刊、电视有更强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应该准确地把握自己在媒体竞争中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在竞争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广播要想突出重围,摆脱相对弱势的地位,唯有充分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强化为听众服务的意识,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体制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评论员”的全媒体时代,作为主流媒体家族的主要成员,党报跟上时代步伐,引领融合发展,已经刻不容缓。评论作为党报的旗帜和舆论引导的排头兵,更应具有高度敏感和自信力,积极抢占“融合化生存”的先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媒体形态不断丰富,学界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从“注意力”过渡到了“影响力”。影响力是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站在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讲,影响力无疑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社会公共主体所追求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广告主所追求的能促成销售的广告影响力。然而站在媒体内部的竞争角度上说,则更多的侧重于传播过程的竞争,因为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必然产生更好的影响力。一、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纵观学界对“传播力”的研究,除了广告界与电视媒介方面对传播力一词有…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资源共享背景下传播竞争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差异化新闻传播,将成为各家新闻媒体格外关注和采用的一种重要竞争形式。政府行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公众知情权、话语权的逐步推行,新闻资源的共享性也随之得到提高。一家新闻媒体独享新闻资源的可能性也就变得越来越小。在这样一种新闻传播态势下,新闻媒体之间的新闻传播竞争也就自然地发展成为由过去独事新闻资源独家传播变为今天共享新闻资源多家传播竞争的局面。如何在新闻资源共享背景下,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好有限的共享资源。科学而合理地变“共享”为。独享。实现新闻传播价值的最大值,这将是每一家新闻媒体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就是在这样一种框架下。对新闻传播竞争策略的选择进行了以下一些梳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报业竞争激烈,地市报在同城范围内,既面临着立体媒体——电视、电台、网络的竞争,也面临着平面媒体——大报制造的“厚报时代”,报业集团在本埠开设的地方版和体制新、机制活的市场化民营报业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