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道光二年,清未大儒龚自珍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诗人气魄,勾勒出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西部大开发”计划采。他将他的惊天计划撰成《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上奏道光皇帝,提出把东部、中部和南部城市中的无业人员向大西北迁徒创业,凭借国家的政策倾斜,让这些城镇“待业青年”到大西北去变成有屋有业的成功人士。在龚老先生的设想中,有两个地方的人是不用考虑西迁问题的:一是江浙一带的人,理由是江浙人筋骨柔软,耐不住长途跋涉之苦;再就是山西人,理由是“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涉,毋庸议。”  相似文献   

2.
漕粮海运始于元代,明永乐会通河修通以后,即行长运。清沿明旧,但海运还时而实行。道光四年,因南河黄水漫溢,高邮、宝应至清江浦运道浅阻,无法维持漕粮河运的正常进行,故有“借黄济运”之议。然黄沙淤患更为严重,宣宗下诏魏元煜等筹议续行海运,均言“窒碍难行”。再令琦善往查漕船淤阻实况,并接受了户部尚书英和奏请,暂停河运治河,雇用商船海运。现从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道光五年筹行海运的部份折件,供研究清中叶漕运史事参考。  相似文献   

3.
制造时尚     
有一位患“香港脚”的仁兄是摄影记,一次赴大西北抓拍一组专题,因为那是个水比油贵的所在,他无法有水洗脚。“香港脚”一“香港”起来的时候,奇痒无比。他只好不穿鞋袜,光着脚走在沙窝窝里并把镜头对准了自己,于是,一组名为“沙地行走”的照片倒为他混了二两名声。  相似文献   

4.
清朝有位戴熙先生,工书善画,能诗擅词,一度纵横于书坛画坛和文坛,文艺圈里有头有脸。仕途也顺利,道光十二年中进士,道光十八年出任广东学政,道光二十八年官拜兵部侍郎。照这进度下去,用不了几年,就能做到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至不济也能派驻地方做总督,过一把封疆大吏的瘾。然而很不幸,到了道光二十九年,戴熙兵部侍郎的位置还没暖热,就被劝退了。正史上说,道光让他写对联,他写错了字,所以“罢其人值”,“降三品京堂休致”。所谓“休致”就是退休,就是卷铺盖走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利于1998年第二期发表了《道光年间茶课史料》,为向读者提供更多的资料,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中,再选出有关档案史料予以刊发,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户部尚书英和等为避旨会议江海关无令茶船出口事奏折道光元年二月十五日户部等部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臣英和等谨奏,为遵旨会议具奏事。内阁抄出刑科给事中孙世昌奏访申洋禁并江海关无令茶船出口等因一折,道光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奉朱批:户部会同吏部、兵部议奏。钦此。钦遵。于本月二十五日抄出到部。臣等会查得,该给事中奏称,伏读嘉庆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上谕:陈桂生奏江海…  相似文献   

6.
没有受众的传媒──多媒体时代的传播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受众的传媒──多媒体时代的传播概念刘云峰表达的多样性是持久自由的自然状态。米尔在《论自由》中指出:“即使全人类除一人之外都持一种意见,而只有一人持相反的意见,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许那人发言,正如那人也没有理由不许人类发言一样(如果他有这个力量的话)”...  相似文献   

7.
郑师渠 《历史档案》1999,(3):100-104
道光五年漕粮试行海运为有清首次,“事属创举”①。魏源称赞它“行之仓猝之余,试之百六十余万之粟,倏抵太仓,而民不知役,国不知费”②。贺长龄在《海运全案序》中说:“其以海代河,商代官,必待我道光五年”,“乘天时人事交迫而行之”。这就是说,创行海运并非出自清廷主动的变革,而是“天时人事交迫”的被动之举。清承明制,东南漕粮由河运赴通,已久成祖宗成法;虽河日淤,挽运维艰,并不轻议更张。嘉庆帝说:“海运既多窒碍,惟有谨守前人成法”,“断不可轻议更张”。自是终其一朝,“无敢言海运者”③。但迄道光四年,事情却出…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15
“如果你选择一个个人为年度人物,你必须得给出他是如何影响数百万人生活的理由。但是如果你选择数百万人为年度人物,你就用不着给出理由了。”  相似文献   

9.
道光元年,长期困扰清廷的旗人生计问题再度被提起。六月,大学士伯麟上密陈调剂旗人生计三条一折,其中第二条说,有等巧诈旗人,“无子而抱养他人之子为己子,朦蔽上司,挑补养育兵,希图支食银米”,并要求清理,遂有此次查办冒入旗籍之单。大学士伯麟奏折已刊载于《历史档案》1994年第2期,故本次未再收入。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道光朝军机处录副,编排时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各旗次序,每旗内又按满洲、蒙古、汉军次序排列,以便于查阅。又收入道光六年查办冒入旗籍奏折一件,因与本问题有关,赘于篇末,作为附录。  相似文献   

10.
提起驻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新疆武警兵团指挥所二支队的新闻工作,众人异口同声地说:“这几年是报刊上有名、电视上有形、广播里有声。”支队声誉鹊起,官兵士气旺盛。二支队新闻工作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与政治处主任史水林重视关心新闻报道工作是分不开的,官兵们称他是──慧眼识才的“新闻伯乐”报道员小张,曾是连队有名的“刺头兵”。一次他交给连里一份复员申请报告和一封心灵表白的信。报告和信转交给史水林,他发现信写得情感交融,文笔流畅,述中有议,议中有述,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认准小张是一块■玉。那天,他专程来到小张…  相似文献   

11.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一时掀起了“晋商纸贵”。然而今古晋商已不是一个概念。历史的轨迹并不一定是顺延发展的,就像“本不愿意作生意”的乔致庸却成为一代晋商的领袖,他的商人操守与各般见识,今日以掘煤著称的晋商又有多少人读懂?  相似文献   

13.
海上大闻人杜月笙,能在风云际会的上海滩发迹成为“社会领袖”,尔后又能历经风雨数十年不倒,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亦有他个人的因素。后者细究起来,识者说他“会做人,会赚钱,也肯花钱”,或许有道理。会做人,会赚钱,一般人也做得到,无非是手段高明、巧取豪夺那一套,关键是“肯花钱”,不是每个大事都能做到的,如他的师傅黄金荣就不行,而他则出手不凡,在赌台上把赢来的价值数十万元的房契、支票轻轻撕掉,说一声:“朋友之间玩玩,不必当真”,便过去了,对方从此以后感激不尽,说不定就到了他的麾下效劳。杜月笙“肯花钱”的另一…  相似文献   

14.
荣孟源论档案史料编纂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孟源(1913-1985),山东宁津人,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和史料学家。荣先生的史学成就离不开丰富的档案史料工作经验,其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以整理近代历史档案推动近代史的研究”。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参与过史料工作。从建国初他追随范文澜先生创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开始,更是一直钟情于被他称之为“我的专业”的近代档案史料的整理和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次召见一位大学士,问他进宫前吃的什么早点。大学士回答:“吃了三个琬果”(琬果即荷包蛋)。道光皇帝大吃一惊说:“你好阔气!”原来他曾看见内务府账上每个鸡蛋要花30两银子,因此以为大学士一顿早点就吃了近百两银子,确实太阔了。其实,当时街上一个鸡蛋只卖几个  相似文献   

16.
晋商的兴衰     
社会热点往往是时代变迁最敏感的反映。时下各种有关晋商的著作、小说、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在持续“发烧”的“晋商热”中,新近面市的《小民话晋商》是迟来之作,乍看甚至使人有“凑热闹”之感,但由于作者是资深经济学家,所以独特的创见与深入的分析却并不少。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在他身后100年,仍超越国界被他的同行们尊重并怀念。他便有了成为“永远”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也谈媒体的社会公益活动策划———兼议《华西都市报》的新闻策划□朱勇钢丁未先生在“新闻策划现象析”一文中,认为媒体不应就社会公益活动进行新闻策划,其理由有二:一、从新闻媒介的社会职责与功能这个角度来考虑,新闻媒体只应老老实实地扮演耳目喉舌的角色,否则一...  相似文献   

19.
老人跌倒不扶、见死不救、地沟油上餐桌、过度医疗等问题,在一次次让人震惊之余,也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集体冷漠和不安全感,使人们质疑如今的社会是否已“道德沦丧”.人们对道德的热议和重视,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美德仍然心向往之.“善”被一些人丢了,但人们普遍的“向善”之心并没有丢.“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的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夹叙夹议是政论性工作通讯的主要表达方法。“叙”是“议”的坚实基础,“议”是“叙”的自然引伸。——这是夹叙夹议要求做到的头一条。说“叙”是“议”的坚实基础,意味着写政论性工作通讯同写其他种类的通讯一样,主要靠事实说话,用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的名言来说,叫做“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用浮言空论掩盖事实的不足,乃政论性、工作通讯之大忌。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对比材料,运用背景的烘托说明,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那就不必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