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认识到道德问题的存在并严谨地思考推理道德问题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今大学生道德教育既不能教人懂得道德知识,也不能培养道德推理能力,更不可能引导道德实践,囧境重重.在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囧境突围的启示:将教育目的从塑造"知识人"向培养"德性人"转变;教育内容从意识形态向生活世界转变;教育方法从灌输规范向实践引导转变.  相似文献   

2.
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后者是以成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要求为本,体现社会的意志或成人的意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对传统德育高耗低效现状的反思性选择,现代德育正实现着从"重教"到"重学"的路径转向在德育内容上,由掌握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向;在德育方式上,由重灌输向灌输与选择整合转向;在德育过程中,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建构学校的德育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并将道德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相类比,运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解释,提出应从背景知识的学习、推理规则的掌握以及策略的学习等方面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德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德育概念的厘定,德育的本质与功能,新形势下道德教育的定位,道德教育的主体性问题,价值观教育与信仰教育以及德育中的“灌输”问题等方面。在研究趋势上表现为:研究的实践转向日渐形成,教育人学的研究成为德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与批判精神,从对国外德育理论的移植、借鉴到本土化的“内源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无法忽视困难学生群体庞大、群体特征显著等实际问题,必须构建以有偿经济资助为主导、无偿经济资助为辅、兼以道德教育的学生资助模式。结合经济、心理、学业帮扶等多维度构建的学生资助模式派生出针对困难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隐性德育模式,该德育模式可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法制诚信教育、人文科学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附着于学生资助系统载体上,从而实现困难学生群体德育内容的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笔者从方法论的角度重新反思和解读道德教育 ,认为要想走出德育困境 ,提高德育实效 ,必由之路是实现三个转变 :道德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理解与对话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方法论追求。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与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实现高校德育与人方教育的有机整合 ,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教育 ,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属于德育心理学的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1)德育过程的心理本质;(2)德育措施怎样和学生的内部心理特征相互作用以及怎样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形式;(3)德育措施和教学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新的个性结构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须从几方面入手 :(1)加强宣传教育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2 )认真学习 ,努力掌握心理卫生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 ;(3)建立防御机制 ,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5 )搞好调查研究 ,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6 )开展心理咨询 ,切实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7)拓宽德育内容 ,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