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和教育链的某些环节脱钩,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性格或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严重缺陷甚至偏激行为,出现诸如爱打架、迷恋上网和小偷小摸等恶习,我们习惯把这类学生统称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一般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情感丰富,但爱好单一、性格孤僻、敏感、冲动,容易产生破坏行为。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和品德明显落后,属于后进生。  相似文献   

2.
班上有几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前后左右的学生不得安宁,课余时间惹是生非,打架斗殴、进网吧已是常事。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老师正颜厉色地批评教育过,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教育过,但效果都不怎么样。难道这些孩子“刀枪不入”?实在没辙,便想到了家访,能否通过家校沟通,并制作学生家庭DV片来矫正“问题”学生呢? 于是,在一个双休日,带着摄像机,骑着摩托车首先  相似文献   

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转化后进生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充分重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合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关心、爱护、帮助、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4.
张锐 《山东教育》2005,(11):11-12
人人都爱听故事,特别是青少年,天性就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很多故事的寓意很深刻,如果在班会中能选择好故事,让“故事”说话,借故事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效果当然要比冗长乏味的论说好得多。  相似文献   

5.
吴姝  朱正校 《湖北教育》2003,(22):61-61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经常有老师反映:某某学生太调皮了,没法教;某某学生屡教不改,是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羹;某某学生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对那些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老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处理这类“问题学生”的办法一般是讽刺、指责,甚至打骂,或者就是将其打入“冷宫”,不予理睬,放任自流。 听到老师的诉苦,笔者不由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学领域被广泛的诠释。现今,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驱动下,对于情感教育在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中,对两类学生,即"阳光型"学生和"消沉型"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动的特点,受到情感驱动的过程以及情感变动的规律等问题,则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两类学生内心情感的不同,也引发了他们对现状、求知、未来的不同反映与感受。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中的激励作用与关怀行动,分别对这两类学生的内心变化进行调节,可以从中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也为现代的情感教育提供一些理论蓝图。  相似文献   

7.
王永 《教书育人》2002,(4):26-27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经常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学生。而一般多指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干扰课堂活动或影响教学效率的学生。其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对其予以正确的归因,采取科学的转化方法,减少或控制其问题行为,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与部分教师认识的相反,“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由学生自身主观原因这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对高二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主题统计中发现,这个阶段学生最关注的是“情感”类问题。他们会被同性朋友、男女生之间的情感所困扰。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每次在听学生讲述自己心事的时候,我心中都会升起喜悦之情,一种见证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王淑侠 《成才之路》2011,(34):83-83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令老师操心,令同学烦心,令自己闹心。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非常细致、非常特殊的工作。下面,结合具体实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一、拉近距离,培养感情,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后进生,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潘刚 《考试周刊》2013,(69):177-177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劣性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肖之建 《班主任》2000,(6):28-28
“问题学生”传统的称谓是“差生”或“后进生”,具体说就是指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学校、家庭带来麻烦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校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如教育不当,将会给社会留下隐患,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对研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研究中,多数学不仅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而且诉诸了丰富的个人情感。运用理性分析和情感诉求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只有理性与情感互补,科学与人相融,只有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才能把“三农”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才能更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诸葛萍 《考试周刊》2010,(19):210-21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国的教育,从最初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到今天“素质人才”口号的提出,正在向纵深处发展。高分低能的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反思,于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登上教育的舞台。一时间,“爱的哲学”“情感教育”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一种主流。作为班主任,我也反对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帮助教育“问题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 ,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人才 ,是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陈振东 《中学文科》2005,(10):66-66
“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句话揭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但怎样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却不是一件易事。我们不妨尝试用心理换位去激活学生情感,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齐小健 《河北教育》2005,(10):10-11
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好”学生,而往往对“问题生”抱有偏见,甚至反感。其实这些‘好学生”也只是学习成绩比较好,其他方面未必很好。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不正常的情感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认为,负责任的教师.应做到对“问题生”特别深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路世成 《学子》2012,(1):62-63
“问题学生”是在学习、行为习惯、人格、心理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偏离或者严重偏离正常标准的一种学生群体。在学习方面,他们的共同点是:学习目的不明、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动机不强。“问题学生”的形成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也有自身的原因。不少班级或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季忠良 《青年教师》2006,(12):57-60
10月9日晚8时30分左右,本是中学生上晚修的时间,然而,此刻在海南省儋州市东城镇长坡中学校园内却发生了一起血案,两名中学生一死一伤……  相似文献   

19.
王玉 《教书育人》2006,(3):48-49
上学期,我接手了一个刚组建的新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群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身上的各自习惯渐渐地暴露了出来,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做值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简单的事。可是他们呢,搞的卫生却一天不如一天。显而易见,这是值日态度问题。是值日生缺乏责任心。每天一早,面对教室花着脸的地面和找不到“归宿”的扫把,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一个个点头称是,可坚持了一天,教室的卫生又是一团糟。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在我劈头盖脸一顿训导之后,终于有了成效。值日生们匆匆忙忙,扫的扫,拖的拖,一个个大献殷勤。但好景总是那么短暂,没过几天,我的训导又成了不痛不痒的“膏药”。  相似文献   

20.
蔡美月 《教师》2008,(11):53-54
学生无“情”,何其甚! 昨天,“天地君亲师”的牌匾或条幅还挂在中国家庭的厅堂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