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本研究针对某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该儿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训练,使该儿童攻击性行为得到较好控制,从而证实了应用性行为分析(ABA)对干预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测查法,以300名某体校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和运动道德推脱分别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并采用Bootstrap法探讨运动道德推脱在道德认同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大学生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水平总体偏低,对抗类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非对抗类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2)道德认同与运动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负相关,运动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3)运动道德推脱是道德认同影响攻击行为的完全中介变量;其中,运动道德推脱在道德认同与身体攻击、愤怒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旨在减少和消除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直接身体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和间接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产生攻击性行为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中小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阐述一般攻击行为理论和已有的运动攻击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体育运动竞赛的自身特点,对运动攻击行为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对篮球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由挫折心理引起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认为篮球竞赛中,运动员由挫折心理转变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利益冲突导致挫折调节能力下降,去个性化使得攻击抑制因素失效,过高的唤醒水平致使攻击驱力占优势,复杂的诱发因素最终引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例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的观察,分析该儿童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希望能为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矫正提供可以参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6年德国世界杯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比赛录像,描述和解释运动中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对前人的攻击行为观点做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在世界杯的比赛中,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会做较多的攻击性行为。比分落后方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应对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8.
跨站脚本(XSS)漏洞是Web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目前XSS防范方法主要为在服务端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这种方法漏报率较高,且不能及时保护互联网用户.通过对XSS攻击行为,尤其是XSS蠕虫的传播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新的基于行为的客户端XSS防范方案StopXSS.通过实验及与现有常用客户端XSS防范方案比较,证明其具有对XSS攻击,甚至对0-Day XSS蠕虫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攻击行为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R、5-HT1B-R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为运动改善大鼠攻击行为发生机制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攻击模型组、攻击模型游泳组、入侵组。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活动,采用Western-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攻击模型建立成功后大鼠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活动时间均较高,经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后攻击模型大鼠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活动时间均下降P<0.05;攻击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经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后大鼠海马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游泳运动对攻击模型大鼠攻击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表达增强,使5-HT能系统功能提高,从而增强了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了解父母心理控制与初中生自尊、攻击行为的关系,为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主动与反应攻击问卷、自尊量表对407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处于中等水平,自尊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负相关,攻击行为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为研究主线,尝试对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表现等热点问题进行新的定位与分析,并引入竞技行为理念构建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理论,通过假设,结合模型的方法,探讨三者有机构成关系,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构建运动员竞技结构,即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理论,以与热衷于该领域的广大研究者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运动员职业在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关于职业声望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两套问卷,针对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公众展开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输入微机汇总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论:辽宁省运动员对其自身职业的评价高于辽宁省公众对运动员职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王卫星  李海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通过论述其概念,并结合实践经验阐明核心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的作用及要义,并根据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了基本的训练思路,为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想象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想象训练对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了研究想象训练对肌肉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想象训练在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想象训练对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想象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图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情绪智力是对诸如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情绪智力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成就,传统智力和情绪智力的互补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关键。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对运动员智力的概念和本质内涵进行重新审视,给运动员的智力和情绪的测量方法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结合心理技能训练,更应重视运动员积极情绪的培养,使其朝着有利于比赛发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至标枪出手阶段的投掷臂动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8名运动员右肩角波动较大,投掷臂的投枪动作幅度较小,投掷臂向左后扭转不充分,肩髋的扭紧程度相对较小,影响了投掷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体能训练热点问题综合述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地掌握、提高和发挥运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对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在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主要原因是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交流机会少,文章对如何提高我国体能训练水平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研究结果发现:1)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2)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运动员的思想情绪,提高运动成绩,有直接的关系和影响,是竞赛成绩好坏的关键.3)长期在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中实施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坚定、勇敢的品质,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能力.建议把在运动训练中突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上海、福建、江西四省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生涯阻力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较独立的个性;职业价值观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在自我效能感上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员属于迷失方向型;在生活阻力上运动员重视个性与职业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对体育比赛的影响及其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体育界在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心理训练的责任观念有误区;教练员运动心理知识贫乏;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不平衡;心理训练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心理训练的内容、方法大多是移植外国的,不适合我国国情。建议:实施全员、全过程参与心理训练模式;积极开展对广大教练员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普及发展、长期进行、克服医学化倾向;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业队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