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社会治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多个主体对其管辖的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其管理责任由多个主体共同承担,持续互动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的创新需要社会工作的支持,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治理的目标有着密切联系,社会工作可以加强流动人口融入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群体进行潜力的激发,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对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会具有工具性和场域性两种面相,虚拟社会治理创新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关键要构建长效治理机制,通过虚拟社会建设营造和谐的虚拟社会秩序。网络社会工作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转向和必然趋势,作为对等的互动主体,互联网和社会工作在实践情境中产生广义和狭义网络社会工作的两种融合成果。在助力虚拟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网络社会工作秉持理论与实务并重、线上与线下并力、技术与伦理并同、全球与本土并合四项基本原则,能够发挥协同治理、服务治理、行为治理、柔性治理以及长效治理功效。  相似文献   

3.
面对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公共治理转型,在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中,社会工作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协同视角为社会工作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协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专业优势;汇聚多维度需求的社区治理为二者的协同共生提供了主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社会治理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旨在建构社会资本的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推动服务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X社工中心通过义仓、义集的实践形式发展出以建构社区社会资本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践路径。于此同时,X社工中心生成了其特有的旨在建构社区社会资本的社会工作实践策略:建构社区桥接型社会资本的实践策略与建构连接型社会资本的实践策略。其建构社区社会资本的实践经验为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之间存在有契合性的内在动力及外在压力,两者有契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有契合的根本要求。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契合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建构与完善是基层社会的治理有序性、有效性的制度保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基层,中央各项政策落实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避免体制机制冲突,保障体制机制有机衔接,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倒逼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为了建立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制,需要在借鉴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效益;加强制度建设,使合作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应对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一项基本战略,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理论内涵和价值目标方面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推。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4,(3):53-55
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治理手段相对短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机制尤其不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自身以及宏观管理体制等问题。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外部监督,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其次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实现治理方式上的主体多样、治理效果上的社会公平、治理图景上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0.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能否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组织实施能否有效展开,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为全体人民享有。基于社会治理体制下的高校采取"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体制,应赋予新的内涵和任务:措施得当,全面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措施有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措施到位,全面建立和健全高校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代表一个国家的治国能力,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首先要认真对待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平衡、工业化、城乡建设、公民权利、自然环境、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一个国家的必要条件。其次,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能促进社会协同,满足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需求。因此必须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时俱进的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结合国家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这一课题,首先,结合社会工作伦理原则、价值追求、工作方法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手段与方法、空间与机遇等多个维度阐述其内在逻辑;其次,分析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冲突和群体矛盾、优化治理技术等方面对创新社会治理的价值所在;接着,从政府、社工机构、社会政策法规、社会工作行业自身等多方主体,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以何种技术手段和行动逻辑构建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机制;最后,从社会工作专业特质出发反思其未来面临的冲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使专业社会工作更充分、有效地发挥社会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治理问题上的改革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的治理开始从局部走向系统,也蕴含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会与社会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学习型社会有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多重含义。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存在观念问题、资源问题和保障问题。学习型社会要求社会工作向职业化方向发展,要求社会工作由重点关注社会弱(劣)势群体向关注社会弱(劣)势群体与关注正常人并重转移,要求社会工作由注重功能恢复向恢复发展功能并重。学习型社会中社会工作应是基本权利的维护者、先进观念的传播者、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学习保障机制建立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它帮助个人、群体、社区提高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它们的社会环境。专业性的体育服务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社区居民对体育咨询和指导的旺盛需求催生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特殊职业。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自如的知识驾驭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和果敢的决策能力以及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石海波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192-192,194
文章首先阐述了在社会工作专业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建议,包括确立学科地位,重新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统计学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社区和学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问题时有发生,社会治理迫在眉睫。社会认同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强化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社会认同对确定群体符号边界以及社会整合的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感知构成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并通过不同的认同途径影响着社会治理。社会认同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积极的社会心理助推社会治理的善治;消极的社会心理则会削弱社会治理的凝聚力。正确认识到社会认同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关系有利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精细化作为一种更趋于精准、规范、科学的治理模式,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体制框架内社会治理的载体,与社区治理在价值理念、方法手段和工作目标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推进社区社会治理工作中彰显出独特的优势。针对当前社区治理更精准、更细致的要求,社会工作要在社区治理的服务和建设工作中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精确判定社区问题、精心制定项目方案、精密整合社区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下,清末所形成的“以教代养”式的社会救济观为民国时期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民国时期,社会工作教育以及个案、社区和社会行政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方法陆续在我国产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在变化,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而构筑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