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主客体两方面细致而深入地分析比较了刘绍棠、汪曾祺、徐怀中、王中才、铁凝等作家优美文学的美学风貌,同时也对新时期优美文学的时代风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玉先 《留学生》2010,(10):32-33
郑恩波是我一直敬仰的一位老先生,他一生经历颇丰。从留苏预备部到北京大学,从中国到阿尔巴尼亚再到南斯拉夫,从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东欧文学研究到刘绍棠乡土文学研究,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刘绍棠1936年生于北京市通县儒林村,13岁开始发表作品,读高中时写的《青枝绿叶》便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他是众所周知的“神童作家”。然而,这位幸运的作家却走过了一条不幸的路。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在家乡度过二十年的“践民”生活。这种生活却给予他丰厚的积累,重返文坛,便进入创作的“井喷期”。几年来,已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集11个(收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集7部,散论集7部,还有2部选集和5种外文版选集。计43种,500余万字。丰富浩瀚的著述和作品构建起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体系。 “运河文学体系”,也是他倡导的“乡土文学”体系。 1979年,刘绍棠重新执笔,面对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的文艺春天。前辈作家重新焕发创作青春,同辈人扬鞭策马,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坛几乎每周、每天都在报导着激动人心的消息。从来不甘落后的刘绍棠感到形势逼人,产生危机意识。于是他以文坛才子的敏感,把自己放到当代文坛的作家队列中,认真比较分析,从而选定自己的创作方位。他分析道:“写干部我不如王蒙,写知识分子我不如宗璞,写士兵我不如王愿坚,写工人我不如胡万春,写劳改队我不如从维熙,写市井我不如邓友梅。但是,相对而言,我在写农民上比他们有优势。然而,写农民也有强手,李准和  相似文献   

4.
刘绍棠先生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写道,他在小学上语文课时,田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四年讲述了一千多个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今天,小学语文资源比刘绍棠当年读书时已多了几十倍、几百倍,我们能像田老师那样,持续不断地用中华民族的母语故事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5.
老师领进门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改编自现代著名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的散文《老师领进门》。文中刘绍棠先生深情回忆了给他启蒙教育的田老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极其特别,他能将教学的全部内容巧妙地编成一个个故事。刘绍棠先生在田老师的门下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在刘先生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后来成为中国重量级作家。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恐怕没有谁能比刘绍棠更具有典型意义。他以短暂但极富有创造力的人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终生都具有标杆价值的传奇式作家的光辉形象:少年时,他是一个昭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新中国文学生命力的“神童”作家;22年坎坷中,他是一个“莫因逆境生悲感,且?..  相似文献   

7.
刘绍棠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神童作家”,50年代中的大“右派”。70年代末平反后,有一次到天津某大学作报告,在讲到文学创作的原则时,他提出:“每一个阶段的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选择地写的……”一个学生递来一张条子,刘绍棠一看,写的是:刘老师,你说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不敢苟同。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应该予以表现。“这是哪一位同学写的?”刘绍棠问。见台下一位女同学站起来了,刘绍棠笑着说:“把你的学生证拿给我看看,好吗?”见那位同学迷惑不解的样子,他接着说:“我想看看你的学生证是不是贴着…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心里,刘绍棠老师简直是为写作而生的。他10岁时第一次写作文,就写了一部“长篇作文”《西海子游记》,整整写了5册作文本。1949年10月,他发表了微型小说,从此开启了创作生涯。20世纪50年代,刘绍棠是当红的青年作家,受到叶圣陶、孙犁这些文坛耆宿的关注,被孙犁视为“得意门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文学可以列举许多特点,但从宏观上来看,“世俗化”是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多种成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渊源、文学传统、现实状况以及作家创作心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中篇小说的丰收,得力于中年作家的不懈耕耘。刘绍棠同志则是其中勤耕苦种,收获十分可观的一个。他奉献于世的第一部中篇《运河的桨声》出版于1955年,作者其时年当十八。这一部作品,不但再一次显示了年轻作家的文学才华,而且说明了他一踏上中篇创作的旅程就步子正,航向明:承载他的文学风帆的是故乡北运河长长的流水,荡起他心潮的桨声的是时代的波涛,革命现实主义的航道正把他引领进“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可是,正当“令人激动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引起我强烈的  相似文献   

11.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1951年9月,他进入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求学,在中学阶段即展露出写作才华。在新课程背景下,该校语文教研组选择了“刘绍棠现象与新时期校园文学研究”这个课题,试图通过该研究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王蒙是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经在新疆生活十六年,并掌握了维吾尔语言和文字。新疆经验对王蒙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维吾尔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更加直接。可以说,没有新疆经验,就没有新时期文学中的王蒙。  相似文献   

13.
知名作家韩少华先生1946年进入北京二中求学,与他同届的有刘绍棠、丛维熙、舒乙等人。因为肺病,他初中时曾休学,直到1956年才从二中高中毕业,并留校任教。他说起留校的经历,至今仍感怀不已:“我找到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潘逊皋先生,他认真地听了我的申请及身体与经济上的困难,说:‘  相似文献   

14.
曾在南京《钟山》文学双月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读到日本山口守先生的《刘绍棠与鲁迅》一文,其中有“把刘绍棠说成‘民族派’的旗手,把王蒙说成‘西洋派’的先驱者,那是并不奇怪的”等语。刘绍棠和王蒙都可算是熟人,抱歉的是我对他们二位的大作素无研究,因此不能置一词。不过由此我却想到了鲁迅。如果中国现、当代作家确可如此分类,那  相似文献   

15.
写在前面:他,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他,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兜肚、长命锁;他,机灵顽皮,充满稚气,聪慧灵秀,伶俐可爱。他,如果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也许已过古稀之年。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刘绍棠一起去认识《蒲柳人家》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何满子,一起去欣赏一幅散发着  相似文献   

16.
王蒙是我国新时期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新疆的生活经历,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拐点,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文艺观,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帮助他形成健康、成熟、开朗、宽容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王蒙文学创作的总貌,为作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而奠定了雄厚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基础。但是,王蒙与新疆之间其实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新疆既有大恩于王蒙,王蒙也有力地馈赠回报了新疆。王蒙对新疆文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即王蒙对新疆文学界的精神引领意义、王蒙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经典意义、王蒙深入新疆底层生活的表率意义、王蒙吸收融汇多元文化的启示意义以及王蒙传播新疆文化的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学从高峰滑入低谷后,一直处于萧条衰落的困境。按理说改革开放的今天,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现实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增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浩劫年代的禁区和接指也早已不复存在,文学的突破与超越似乎顺理成章。但令人遗憾的是,文学并没有从困顿中解脱出来。近年来人们一直在积极探寻却始终难以确切地找到新时期文学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学习邓小平文艺理论,对我们思考文学的现状及其发展很有启发。环顾新时期文学的的轨迹,我以为当前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70…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作家刘绍棠到外地讲演,一位听众突然发问:“共产党这么英明伟大,为什么就不能容纳一点自由化的东西呢?” 刘绍棠听后,“腾”地站了起来。“你们看我身体怎么样?”大家见他面色红润,身体健壮,齐声回答:“健康,”“尽管我刘绍棠如此壮实,但是,要让我吃下一只苍蝇,我决不!”刘绍棠不客  相似文献   

20.
夏康达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著名评论家,自19岁论辩姚文元,到不惑之年活跃于新时期文坛,他的学术道路与时代历史紧密纠葛,其来自实践的文学批评思想对于今天的当代文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他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时期清除极"左"思潮的危害,正确对待文学遗产;对新时期两位有全国影响的天津籍作家的创作评论;文学史观下对新时期文学走向的预见;回归文学本体的文学理论建构四个方面。夏康达最鲜明的学术特点,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相阐发中推进新时期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