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影片名的互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  李鲁 《考试周刊》2010,(6):33-35
文章基于互文性理论及电影片名实例分析.论证了前者应用于片名翻译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实现片名互文翻译的三大要素——互文理解、互文解读及互文转换。字面译法、变通译法和归化译法是文章提出或建议使用的三项可行的片名互文翻译手法,其运用选择由片名所涉的语言、文化等互文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2.
丰富多彩的语音语义修辞手段是构建英汉广告语中互文指涉关系及互文语境的重要手段,根据互文性关于"强调文本之问及文本内部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广告语中互文语境在译文中的再现和再创作的三种翻译方法,其翻译目的是使译文不但要满足原广告语的商业目的,更要体现原广告语中由各种修辞手法所实现的音美、形荚和意美三位一体的语言互文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互文性角度看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4.
广告具有“寄生语篇”的特性,其互文手法多种多样,其中仿拟、引用、用典和拼帖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互文性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广告翻译中恰当运用互文手法能提升广告的美学价值,增添广告的联想意义,形成广告的情感晕轮,从而有效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5.
汉英广告语中语境互文性的呈现主要指"引用"、"仿拟"、"双关"的互文性呈现,本文依据互文性翻译理论,通过运用仿照原语,文化补偿,译文重写三种翻译策略,使产品的广告宣传和推销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7.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食品又产生了许多文化意象指涉。在不同的文化母体中,这些互文性文化意象指涉存在不同之处。在食品翻译实践方面许多学者在如何传递这些文化意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少有涉及食品翻译中出现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对译文造成的理解干扰研究。借助互文性理论视角,分析食品翻译中互文性文化意象的干扰,从而进一步完善食品翻译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刘卫莲 《海外英语》2011,(15):146-147
广告词的翻译简短明了,实用性强,很有研究价值。该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英文广告和它们分别对应的译文,探讨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理论及其理论的发展给典故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规律,该理论引导译者从宏观和微观,共时、历时,译者的主体性等层面重新审视典故的翻译方法。通过比较许渊冲和熊式一的《西厢记》的译本,总结出两位译者对其中典故的翻译方法,找出优缺点并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改进这些典故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符号学、又被文艺批评领域广为关注的“互文性”理论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翻译过程以目的性为指导,以语内语际一致和忠实性为评估手段,这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形成发展以及框架体系进行梳理评价,希望读者对该理论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指出,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首要原则,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忠实”“等值”译论,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应用翻译,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利益,提高上座率。根据目的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处理片名翻译中的一些具体现象,以实现片名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刘醒龙长篇小说《往事温柔》与其中篇小说《倒挂金钩》之间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表现在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三个方面,文本之间的意蕴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是功能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角度以日照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翻译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对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语用失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互文性视域下,翻译不仅是文字层面的互文性转换,而且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互文性融合。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到其所处的两种互文性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它们之间有抗衡,也有迎合。从互文性维度梳理了《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翻译特点,并分析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期为《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改造。“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文章探讨了互文性和模因的关系,指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以加深对广告语篇中模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东野圭吾小说与其影视剧改编的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野圭吾的作品堪称日本推理文学的优秀代表。本文考察的三部代表作品,都未脱离推理小说的整体框架而成为多题材、体裁的文本综合;其改编影视剧作为在脚本家等多维视界下被重新释义的复合文本,呈现出新的编码系统,与文字文本之间形成富于张力的释义沟壑,从而彰显出文字、影像符号系统在密切联系之下各自不同的特征性对文本自身实施意指与通讯功能时的规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意义。互文性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各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互文性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从一个空间和历史的高度阐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原文、培养译者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运用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的语类简要分析互文性在商务英语英译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