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世伟 《记者摇篮》2004,(5):21-21,31
一篇好的新闻,标题制作很关键。给新闻制作标题就好比“画龙点睛”。新闻按发生的地区和影响的范围可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和地方新闻。而时事新闻则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的事实报道。时事新闻这种特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精当。  相似文献   

2.
在纸媒的新闻报道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广大读者也越来越喜欢阅读背景新闻。这些年,《荆门日报》在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时,尤其注重时事背景新闻的采用。这种形式和内容上的改革创新,为荆门日报时事报道注入了活力,提升了时事报道的品位和深度,赢得了读者的眼球和赞誉。时事背景新闻的类型时事背景新闻即"时事新闻背后的新闻",按照一些权威新闻学者的说法,就是指具有一定新闻要素和价值的背景材料,它是与刚发生的时事新闻(或称主体新闻)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能让受众全而深刻认识了解新闻的背景材料。这些背景材料已成为当今时事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时事新闻报道是读者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读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一个极好的平台。随着人们的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兴趣的提升,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的趋密,读者对时事新闻的关切和要求已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时事编辑,如何在处理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事件时,能准确地把读者真正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内容编辑到版面上?笔者以为,编辑除了要有很强的党性原则,有很强新闻敏感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提前介入、把握主导的新闻策划意识和策划技巧。  相似文献   

4.
编辑时事新闻.多是选择编发一些消息、通讯、图片,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作动态性报道。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时间长了,总有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对于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往往就到“众口难调”。那么,究竟怎么让时事新闻也具有一定深度,从事物的方方面面来展示“新阐背后的新闻”?从去年的7月16日开始.我们大胆地以“今日视点”的方式进行尝试,把时事新闻的编辑由“平面视角”向“立体展示”,更进一步开掘新闻事实的纵深方向内容.对时事新闻如何在深度上做文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隶属时事新闻范畴,是对新近发生的、读者普遍感兴趣和关注的国际上重大事件的报道。作为以编发新华社通稿为主的省级党报,怎样做好国际新闻报道,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各报扩版后纷纷给国际新闻版更大、更多版面的背景下,应该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和深化的一个课题。其中,窃以为于省级党报而言,特色是增强国际新闻报道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广大群众所关心的事实的报道。那么,突发新闻就应该是“当天突然发生的、容易激起公众兴奋情绪并为广大群众关心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目前,许多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时间”等新闻类时段节目,其着眼点无一不是打在追求实效上。无一不是努力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新闻信息特别是重要的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新,是新闻永恒的主旨;快,是新闻永远的追求。求新求快是新闻的属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门打开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时事新闻愈来愈受到新闻媒体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可以说,时事新闻的春天来了。随着时事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时事编辑在这块“园地”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一) 人们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是由时事新闻自身的地位决定的。 何谓时事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国内外重大事实的报道。既然是国内外重大事实的报道,其在报纸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时事新闻是媒体新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电视还是广播,都要刊播相当数量的时事新闻。省市级以上报纸,时事报道更…  相似文献   

10.
顾鹏 《新闻窗》2013,(2):95-95
新闻是新近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也可认为是新近发生的新闻或是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突发的新闻事件,受众应该第一时间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新闻现场的报道更能展现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满足人们对新近发生新闻或者是突发性新闻的求知欲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闻现场中的记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的提高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记者的表达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海菁 《新闻界》2005,(2):133-133,107
提供各类信息,让读者从中把握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是地市党报时事版肩负的使命。目前,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是新华社稿件。乍看之下,每天有数百条稿件可供选择,来自天南地北,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美不胜收,编排好时事版,应该不是难事。然而,由于多数时事新闻美则美矣,但与读者关联度不高,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而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莫文 《视听界》2006,(2):15-17
我国的《著作权法》通常将新闻作品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其依据是《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款,该条文明确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值得探讨的是,时事新闻的概念是否就能涵盖所有新闻作品?将新闻作品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带来了哪些矛盾和弊端?法律究竟应该如何为新闻界、媒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持?本文试图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为新闻作品的知识价值寻求更为规范的法律平台。一、现状新闻专业的传统教科书一般认为: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传播。上述新闻概念强…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品与时事新闻存在本质的区别。时事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属于公共信息,不具有独创性.所以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新闻作品则是在时事新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具有独创性.因此受到著作权的保护。通过分清新闻作品与时事新闻的界限,有助于把握著作权法,认清保护新闻作品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14.
娱乐新闻已成为网民阅读最多的新闻内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网民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占到65%,其次才是国内时事、社会生活和国际时事新闻。在阅读娱乐新闻的网民中,年龄层次在16-24岁之间的网民最多。由此可见,网络娱乐新闻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受众,并且受众大多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时事”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名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其含义是专指诸侯、大夫对帝王的四时赋税。到了汉代,“时事”的含义先扩大为史实,继而泛指适合于天时之事。汉代之后,则一般指当时之事。近代以来,“时事”一词继续演变,其含义日趋完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为“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有:时事报告、时事新闻;国内时事、国际时事;一周时事、半月时事;时事政策、时事政治;时事研究会、时事新闻社等。 既然时事是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根据以上我国通常对“时事”和“新闻”所下的定义,所谓时事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报道。“国内外大事”、“新近发生”和“报道”三个方面,是构成时事新闻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时事新闻的本源是国内外大事,不是一般的事实;国内外大事有新旧之分,只有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才有可能成为时事新闻;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对新闻事业来说,亦是如此,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需要不断创新,走出新路子,时事编辑每天接触大量的新华社电讯稿,即时事新闻,要将这些新闻及时准确地通过报纸报道出去,时事编辑只有努力创造时事报道的新格局,以崭新的视角和快捷的节奏令人耳目一新,才能把最好的时事新闻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黑枫 《新闻知识》2005,(5):57-59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字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它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根据其自身的真实性特点,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因此记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8.
新的新闻实践正在大规模地充实、改变着旧的新闻理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实际上.世界上大量虽未发生的事、物,却也拥有巨大的新闻价值,并且成为争相报道的新闻题材。  相似文献   

19.
时事新闻版一般都是转载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和热点新闻,便于读者通过当地报纸在第一时间全方位了解国内外大事以及当前热点新闻。?刊发域外时事新闻是市级党报在刊发本地新闻之外的一个重要内容补充。随着信息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时事新闻版在市级党报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本地读者群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办好市级党报的时事新闻版,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郭小平 《新闻三昧》2003,(10):14-16
作认为:新闻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对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通过新闻与历史意识的互渗,就能够抢占新闻报道的历史制高点,有助于创造独家新闻策划,极大地满足受众的信息渴求,并且在成就报道与舆论引导中体现一种理性的精神。同时,互渗意识也促使了“解密新闻”、“新闻人物回访”、“对比新闻”的繁盏,赋予成就报道与新闻宣传以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