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黑人梅肯?戴德一家三代的历史。"奶人"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见证了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证实了黑人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它可以引领整个黑人民族飞翔,飞向自由。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莫里森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标志着莫里森小说创作由深度到广度的开拓。小说通过叙说奶人飞翔回归黑人文化,找寻到自己真实姓名和融入黑人群体之历程,描写了在种族制度下从黑人对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展现了美国黑人在被白人霸权文化异化的生存状态下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论非洲文化传统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不断挖掘非洲优秀文化传统.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洋溢着神秘的非洲文化色彩.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祖先所罗门及其曾孙"奶人"的飞翔,再现并重新演绎了非洲飞人传说;布鲁斯、灵歌和黑人民谣在小说中交相辉映,诠释了非洲传统音乐对黑人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非洲祖先崇拜传统则在女主人公与其父亲灵魂的交流中得以体现.通过对非洲飞人传说、音乐传统和祖先灵魂崇拜等黑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莫里森阐明了继承非洲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为苦苦探求民主、自由的黑人种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自始至终无不表现了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黑人民族,尤其是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包围中的黑人族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发表又一力作《家》,其中蕴含大量独具黑人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黑人群体对基督教的虔信、独特的超自然认知方式以及黑人姓名所蕴含的文化等三方面来展现黑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而彰显了瑰丽的黑人传统文化魅力以及民族价值观与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5.
黑人传统文化对于美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在某些领域还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然而种族偏见,尤其是所谓种族“智力差异”的偏见却始终存在。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对持种族“智力差异”偏见的人的有力的反驳。它展示了黑人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历史和艺术魅力,是一部了解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谈《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通过对一名探求自我的黑人青年的心路历程的描写 ,阐述了美国黑人在文化冲突中的心灵困境 ,并指出只有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才能在文化上对自己的价值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积极的黑人文化的捍卫者。她在《所罗门之歌》的创作中,于主流神话的框架内融入广为流传的非洲民间故事和传统的布鲁斯乐等黑人民俗文化元素,表达回归黑人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民族文化之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不少模块中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意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引导新时期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形成对中华文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不仅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妇女生活的困境,而且藉其文学创作保存和推广了非洲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主义思想与非洲文化传统的融合,揭示了莫里森对黑人妇女解放和非洲传统文化保存的同时关注。  相似文献   

10.
黑人文艺复兴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中心,由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精英们所发动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提高黑人民族自尊心、争取黑白融合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复兴使美国黑人变成一个对美国文学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树立了新黑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黑人成为世界大舞台上的一成员,极大地拓展了国际间的文化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1.
成长小说超越时代和地域、超越文化和种族的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命题,其中成长领路人是成长小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成长小说.本文以成长小说的理论为基础,解读主人公奶娃在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的形象,以及在形形色色的领路人的指引下,奶娃成功地迷离文化夹缝的尴尬境地,最终冲破种族的束缚和压迫,走上成长的道路.莫里森通过探索黑人个人的成长,从而探索整个黑人民族的发展道路:即只有继承黑人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真正地发扬黑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土著民族,世代聚居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之地,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诸如语言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其他意识观念的和物质的多种多样的令后人仰慕的历史珍宝。这些历史拾贝,构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造就了文化,文化养育了民族,并决定它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构成了它全部的历史。因此,研究侗族的传统文化,对于繁荣侗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社会文化“镜像”的折射。美国现当代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别出机杼地描述了一个黑人家族跨越百年的辛酸“寻根历程”,作为整个黑人民族“集体寻根”时代缩影。可见,托妮·莫里森把文学视为与外部世界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一种及物性和关联性的精神活动。小说主人公奶娃承载着挖掘黑人文化历史的使命。本文基于人格特征是个人生理欲望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假设,对《所罗门之歌》进行精神分析学解读,研究奶娃人格完善的诱因,从而总结出影响黑人人格完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之源,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纽带。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5.
《根》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代表作,它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并以黑人的生活为主题,不仅反映了黑人作为奴隶的悲惨命运,还挖掘非洲文化之根。在小说中有众多关于黑人文化传统的描写,诸如:神话、成人训练、葬礼等,本文对小说《根》中体现的黑人文化传统加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从自身种族和性别出发,用特有的视角诠释并探寻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本文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解读她的名篇《所罗门之歌》,深入挖掘黑人文化传统,探究黑人民族以及种族身份,从而找到美国黑人真正理想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王润娟 《文教资料》2014,(20):18-19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丰富的液体意象,水、血、乳及其三位一体的独特现象隐喻了黑人在白人文化环境中艰难求生的过程。作为奴隶,黑人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液体意象隐喻了奴隶制经济模式的荒谬逻辑和残暴本质。黑人及其文化被奴役、被割裂的历史和黑人向往自由、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在液体意象中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纽约的哈莱姆地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黑人文化运动,它以美国的黑人知识分子为先锋,盛极一时。同时,美国的白人知识分子也推波助澜,鼎力相助,有关黑人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整理和发展,也使黑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提高。它虽然随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来临而结束,但仍不愧是一次唤起黑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20.
撒哈拉沙漠以南热带非洲大陆黑人的古代文化,因缺乏文字记载,一直是世界文化史中晦暗不清的领域。历史上少量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留下的涉及黑非的文献,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黑非流动的记录,极少关注到黑非大陆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考占学的进步及其在黑非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以及口述史料学理论与方法的日渐完善,逐渐把黑非这些缺乏文字记载的民族带进了当代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加上现代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运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