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自主开发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12”在地支、时辰、生肖中的意义,探究地支、时辰、生肖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12”与时间的紧密联系。2.在解决与时辰、生肖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培养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3.通过了解与“12”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年“虎”年,每个中国人倍感虎劲十足、虎虎生威。因为,“虎”作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在汉语文化中,一说起“虎”,中国人自然而然地把它与勇猛、威武、强悍、健壮、气势等褒义形象联想到一起,赞美“虎”的词语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家好!我是虎虎生威的小帅虎。今天,我要跟大家说说我们虎家族的“虎文化”。你知道吗?中国是我们虎的故乡,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虎形象也无处不在:中国文字、语言、文学、雕塑、绘画、戏曲、民俗,还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都有我们虎的身影。今天,请大家来听我说说有关“虎”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们用十二地支(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中的一支来表示自己的生肖属相。例如,如果你是子年出生的,不论生日是哪个月,你的生肖都是鼠(mouse),而英美国家的人们是根据太阳行进的黄道(指想像中存在于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的一条带)中的位置来规定其“生肖”的。太阳在一年中的不同日期所行经的路线分为十二等份,称为十二宫(signs of the zodiac),这是依黄道中的十二星群座来命名的。这十二星群座与太阳行经各座的日期对应如下:  相似文献   

6.
虎是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的动物。在生肖的故事中,虎的形象总是勇猛无比。它雄霸山林,额头上的“王”字更是彰显着它“百兽之王”的风采。故事之外,现实之中,有人认为虎的数量还有很多,动物园里的老虎都是从野外捕获的;有人认为老虎有很多种,比如黄老虎、白老虎;还有人听闻老虎伤人事件的报道,于是谈虎色变在中国农历虎年来临之际,我们不妨聊一聊虎。  相似文献   

7.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也凸显出来.如何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克服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交际,更多的是非语言交际.人们的非语言行为与其所接受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该论文主要从“气味”与饮食、“气味”与文化、“气味”与香水三个方面来解释“气味”及其所属的文化内涵,以及不同国家的人对气味的不同理解和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9.
生肖文化源于华夏文明,不同民族国家在生肖动物选择排列上各有不同,汉民族生肖文化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影响深远。汉语生肖动物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两者相似性的思考,解读生肖熟语蕴涵的生肖文化,揭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话语权是中国艺术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所出现的文艺理论新问题,当代中国美术的“话语权”如何建构,中国绘画要想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成功,除了高度的敬业精神,更需要“特有样式”,以展现“异域”文化的奇观效果。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不可回避的便是文化强势国家推行的文化霸权策略,我们的绘画现在已经没有在西方话语权中生存,而是在市场话语权中“被动”生存。在追求“大众化”的进程中,让中国传统的艺术魅力获得回归,从意境的生成中获得当代绘画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生产,不仅充当着文化领导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信息媒介,也是文化领导权的统治实践产物.实施文化领导权争夺战的“有机知识分子”,因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左翼、启蒙与民间三种基本类型,他们集体性的通过“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主题的文学生产实践,对民众进行着幻化与引导,以此进行着自身文化领导权的“构建”.当权力主体在权力格局中取得相应的文学话语权之后,则再次通过文学生产进行着最大化的权力“维持”,由此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的思潮面貌和美学风尚.因此,中国文学百年来的发展,背后的操控力量来自于不同意识形态主体阶层对文化领导权的掌控与更迭.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从权力争夺战的视阈出发,对我们重新认知中国文学的发展动因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介绍列宁“两种文化”思想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列宁的“两种文化思想”进行深刻解析,指出列宁的“两种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理论分析,它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针对特定的问题所提出的,其实质是对文化的民族性与阶级性之间关系如何认识的问题。最后强调。我们应该运用列宁的“两种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不同成分进行合理取舍,并以此为指导来加强与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介绍“世界英语”在当前中国的地位以及在地球村这个大环境下使用英语时保持中国文化特色的必要性。首先,文章提出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方面所持有的争议态度。其次,文章就现代中国人使用英语所经历的两个阶段,即“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进行分别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一些教学启示,并指出“中国英语”应作为“世界英语”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中给予支持与发扬。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世界艺术,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发展变革中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而艺术审美形态的发展变革必然会与地域、时代文化艺术表现和追求相对应。在学习和继承西方油画肖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优秀的本土文化使之具有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现阶段需要探索的问题。而辩证的运用“写实”与“表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表现性写实”语言是置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探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15.
生肖文化由古老的“图腾”发展而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文化。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在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很快融入于当地的民俗中,也成为今天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传承大同的前提下,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对中韩两国生肖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略作分析。可以发现:韩国稀少甚至没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基本传承于中国,词汇比较贫乏,或是完全来源于汉语;中韩两国各有能代表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动物形象;中韩共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比较接近,词汇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国农历,2004年是猴年。农历新年(即春节)就是猴年theChineseyearoftheMonkey的开始。“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译成英语分别是:theyearoftheRat(不用Mouse)theyearoftheOx(不用Cow,Bull,Cattle或Buffalo)theyearoftheTigertheyearoftheHare(不用Rabbit)theyearoftheDragontheyearoftheSerpent(不用Snake)theyearoftheHorsetheyearoftheSheep(不用Goat)theyearoftheMonkeytheyearoftheCock(不用Hen或Chicken)theyearoftheDogtheyearofthePig猴年说猴。英语日…  相似文献   

17.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赵美娟在我国理论界有一种观念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我认为,这种比较是不恰当的,应当说,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遗产,有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判断事物的原则,有不同的民族特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民族间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的“麒麟”、“恶那西约”,以及“支列胡”、“知拉夫”、“支而拉夫”、“及拉夫”、“吉拉夫”、“直猎狐”、“奇拉甫”、“吉拉斐”、“知儿拉夫”等音译名,以及“高脚鹿”、“长颈怪马”、“鹿豹”、“长颈高胫兽”、“刚角兽”、“豹驼”、“长颈鹿”等意译名之间的竞逐,从永乐十二年(1414)孟加拉国贡麒麟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持续了大约六百年。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实践,动物译名同样包含着中国人对异域文化的丰富想象,而无论是异化式音译还是归化式意译所创造的新词,一定是包含着关于两种文化不同变化的思想,包含着译者对中西两种文化资源的引述、挪用和占有。本文尝试讨论明清时期不同的翻译群体,是如何通过长颈鹿这一动物不同译名,来寻找能更为充分地传达这一动物的特点和秉性的不同译法。这一艰难的译名命名过程,记录了自然史中长颈鹿这一动物是如何跨越东西不同的社会地理的边界,进入不同的社会文化空间的概念世界,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选择,反映出译名究竟是采用音译还是意译,都是对西方动物知识在中国本土化历程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以一种特殊的姿态顽强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重申《战国策》的尚“胆”精神,即是为宏扬民族传统风貌中的威武豪迈。广义的“胆”,除了胆量外,还包括魄力、毅力以及与偏重内心“体认”相对的崇实精神。  相似文献   

20.
16—17世纪来华的传教士反被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所吸引,以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向欧洲反馈中国的图像。这一时期,欧洲正兴起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并不能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吸取多少滋养,就把视线移向非基督教世界,从来华传教士反馈的图像中“发现”了中国。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说:“我们从前谁也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法国伟大学者伏尔泰鄙夷基督教世界的妄自尊大,驳斥宗教神学上帝创世说,最有力的论据就是,中国作为文明国家,在基督创世之前就存在了。讥讽那些以最高文明自诩的基督徒说,当中国以完善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时,“我们还只是一小撮在阿尔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哩!” 欧洲启蒙思想家“发现”了中国,赞美孔子的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