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众多中西方哲学家都在努力探讨幸福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类别的幸福观。西方文化史上以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这三类幸福观为代表。中国古代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入世主义"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避世主义"以及佛家的"出世主义"幸福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探究幸福观,这对构建当代幸福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幸福观反映了幸福感的质量品质,可以作为幸福感评价的标准。幸福观应成为幸福感评价研究的内容,应作为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途径之一。美德幸福观、实现幸福观、体验幸福观、平淡幸福观和享乐幸福观是中小学生五种主要的幸福观,其中,前三种是积极的幸福观。调研表明,初一学生会同时不同程度地持有多种幸福观,但他们以三种积极的幸福观为主,他们的幸福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要客观看待享乐幸福观的大量存在。三种积极的幸福观与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不同。观念、文化、教师就是刘园长的幸福观。一、引领观念:领导干部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拉车  相似文献   

4.
与当今并存的传统的幸福观和西方的幸福观中片面极端张扬个人利益和某种需求的消极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劳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分析哲学的视角,从不同时代、宗教生活、文艺作品的层面剖析维吾尔族的幸福观,并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涵的具有特色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活与奋斗的毕生追求。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从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以及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类型着手,对大学生的幸福观作哲学的思考,就是力图寻找幸福所内含的这种方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和幸福体验等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调查和研究的新热点.从笔者研究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认知根深蒂固,对西方幸福观的理解和认同也很快,对他们实施幸福观教育与其幸福观建立呈正相关;二是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水平较低,幸福体验能力较差,科学的幸福观远未形成,对他们实施幸福观教育十分必要.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可以从完善科学的幸福观理论体系、建立系统的幸福观教育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幸福观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从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以及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类型着手,对大学生的幸福观作哲学的思考,就是力图寻找幸福所内含的这种方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是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沿承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的主观体验;心理幸福感把幸福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从人本质和人发展的角度诠释幸福,使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同阶级、不同时空呈现出的幸福观也不尽相同。然而,《人生》和《红与黑》这两部在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下产生的经典作品,以其主人公相似的情感经历和奋斗历程,对“幸福”作了全新的阐释,并孕育和丰富了幸福的内涵,即幸福源于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真实的情感、一种自然的状态和一种自由平和的心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探讨幸福、幸福观、幸福观教育等概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概括出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育的角度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幸福观教育环境、充实幸福观教育内容、丰富幸福观教育形式、创新幸福观教育载体等四个改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幸福观教育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尚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对幸福观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对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对幸福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幸福观教育意义的论证和价值探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探讨,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幸福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存在脱离实践的弊端。因此,幸福观教育研究首先要明确其基本内涵,构建幸福观教育的理论体系,并拓宽研究对象的涵盖范围。  相似文献   

14.
郑伟 《文教资料》2008,(24):194-196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实证调查贫困大学生幸福观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其正确的幸福观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是带来幸福观多元化态势的成因。幸福观的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对幸福观多元化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其导向的多元化,必须坚持幸福观多元化与导向一元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日渐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植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当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探析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现的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把握教育时机并利用环境合力,以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幸福观可分为“物质幸福观”、“精神幸福观”与“辩证幸福观”,每种幸福观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只有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人幸福追求相一致,社会发展才能够满足个人的幸福追求,个体才能体验到满意的幸福感,社会才能和谐进步。作为人生体验与追求的幸福感在新时代下以“居民幸福感”为载体出现,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表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人们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幸福需求制订多维度的社会发展计划,在满足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实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全面科学的幸福观,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本理论以课堂教学形式来指导当代"90后"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纠正其生活中幸福观的误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儒、道、释三家所述的幸福观中存在着合理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中国传统幸福观的比较,不仅能够克服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局限性,更能够为马克思幸福观理论的形成提供理论阵地。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儒家、道家、佛家的幸福观相比较,可以看到马克思幸福观是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七所高校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7所高校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的调查,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的幸福观是科学的,但部分大学生的幸福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共性幸福观教育与个性幸福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内容与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生命教育为逻辑起点和归宿,以培育道德品格为价值依据,以促进和谐统一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