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特别是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题海战术”的功效明显下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呢?这就要使学生学会“解后思”.何谓“解后思”?即做完一道题目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2.
1.“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电话吗?”“可以。”误:“Might I use Your telephone?”“Yes.you might.”正:“Might I use your telephone?”“Yes,you may”析:在请求对方许可时,可用Might I…?代替May I…?显得更礼貌些。但在答吾中却不能用might,又如:could you help me?回答时要说Yes,I can。  相似文献   

3.
严文华 《农村教育》2004,(11):45-45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其斗智斗勇的内容,起伏跌宕的情节,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伊始,可以从课题人手诱发学生质疑。例如:“箭”与“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借箭?草船借箭,究竟是谁借箭?为什么不用“诸葛亮借箭”作题目?故事写了哪些相关的人物?主要写谁?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称赞他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算”了哪些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5.
“练后思”即做完一道题目后,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取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弄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如何去做”.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练后思”呢?通过以下一道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如果地球上没有木了,会发生什么事?”“如果马路上没有红绿灯了,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你有一对翅膀.体会做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树木,会发生什么事?”  相似文献   

7.
初语第六册《墨池记》是一篇短小的杂记体文章.凝练生动.简洁明快。全文共用了六个“邪”字问句.避免了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值得玩味。分别是:“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配套的教师用书把这六句称作设问句.且教材的阅读提示也把这六句说成是设问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胖乎乎的女孩.身高1.59米.体重却有70公斤,所以有个外号——小肥。妈妈整天“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丫头.你这样胖下去.我真的担心你连门槛都过不了。”听听,这是什么话?胖有什么不好的?“痛定思痛”2004年的夏天,我决定改变目前形象.施行“减肥大计”。  相似文献   

9.
Abureaudirectorwasillathome,andtherewasamanwhohadadocument(文件)thatshouldbemadecommentsandinstructions(审批)bythedirector.Butthemandidn蒺tdaretogo,becauseabigdogwasguardingthedirector蒺shouse.Thesecretaryofthedirectortoldhim,“Youshouldbringsomethingtherewhenyougo.”“Tothedirectororthedog?”“Noneofthem.Youonlyputthedocumentintoagiftbag.”Themandidn蒺tunderstand,buthedidasthesecretarytoldhim.Tohissurprise,thedoglethiminatonce.A Director's Dog!江苏@张静园…  相似文献   

10.
付慧清 《江西教育》2004,(18):32-32
说起“没问题”,我便想起了老师们下课前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11.
郭辉 《湖北教育》2005,(7):122-122
“郭老师,这次的音乐考试怎样考呀?”“郭老师,这次考试是不是自己选喜欢的歌曲唱?”“这次考试是一个人唱还是几个人唱呀?”“能不能自己给自己打分?”……随着期末的来临,学生们又开始关心音乐考试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音乐考试与别的学科考试不一样,学生不能一起同时进行测试,老师一边要听考试学生的演唱,一边要管理其他学生.显得很被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以前也变换过很多考试形式,如开音乐会、  相似文献   

12.
与英美人交谈时,不少中国人往往运用汉语思维来组织语言,结果常 常闹出一些笑话。现将交际英语中的典型错误举例如下: 1)A:How do you do? B:I'm very well,thank you. 析:在英语中,针对“How do you do?”的答语仍用“How do you do?”。回答“How are you?”时要说“I'm very well,thank you.”或“Fine, thank you.And you?” 2 )A: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B:No.not so well. 析:英美人听到别人的夸奖或赞美时,通常不会表现得过分谦虚,而 是马上表示谢意。如:Thanks./Many thanks./That's very kind of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作过一次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初中生几乎人人看过“口袋书”.平时每个班每天有十本左右的“口袋书”在学生手中传阅,用学生的话讲,谁没看过“口袋书”,那他(她)就落伍了。何为“口袋书”?为什么它有如此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卢惠明 《广西教育》2004,(6A):17-18
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后,我和学生们到篮球场旁边去观看钻工钻井。一会儿,生A说:“井出些水了,再钻深一点水会更多。”我顺意问:“为什么?”她说:“井,钻得越深.岩层越多,从岩层中流入井的水就越多。”“真聪明,”我称赞道.“你能不能在学习方面说一句同理的话?”“能,”她想了想,大声说,“学习,探究得越深.获得的知识就越丰富。”“对。”我伸出大拇指夸奖,并因势利导地提出了一个高要求,“你能不能举一个学习上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15.
张明理 《教师博览》2004,(11):44-45
“老帅.陈云打淑芳了。”一个班干部跑过来向我汇报。我放慢了脚步.问:“你知道原因吗?”“还不是因为淑芳得罪了陈云喜炊的吴娴.其实吴娴还说他多管闲事了。”“你认为我应该怎样处理?”“叫他家长来!这还了得.不像个流氓吗?”我笑了,但心中对这件事更重视了:若自己处理不当,必然在班级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怎么处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进了教室。  相似文献   

16.
what 常译为“什么”,相信同学们对它并不 陌生,因为它在七年级英语课本中“频频露 面”。它到底有哪些用法呢?一起翻开“what 用 法小词典”吧! 1.问“姓名”。例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Han Mei. 2.问“班级”。例如: —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Class Three. 3.问“物品”。例如: (1)—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ball.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看了这个标题可能会问:向人致歉时说“Sorry.”和“Excuse me.” 不是一样吗? 其实,“Excuse me.”与“Sorry.”的用法确有区别。 “Excuse me.”通常用在说或做可能令人不悦的事情之前,而“Sorry.” 则在说或做这种事情之后使用,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8.
说“紫”     
杜甫诗《咏怀古迹》中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句,课本注日:“紫台,即紫宫,汉宫名。”皇宫何以称“紫台”或“紫宫”?为什么要以“紫”来命名呢?  相似文献   

19.
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章呢?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所有的重点高中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消息简短,不能满足我的探究需要.我注意到“将”、“逐步”、“淡出”几个关键词。何以不能立即抹平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呢?是怕财政拨款的倾斜政策断然改变,会使重点中学因办学经费、教师工资下一个“陡坎”而难以接受吗?“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