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春秋末年是中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当时处在统治阶段最低层-士阶层的孔子,为挽救奴隶制的灭亡命运,缓和阶级矛盾,主张对周礼稍作“损益”,提出了仁学思想,用人们容易接受的伦理道德标准去改革周礼。之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仁学思想便一直处于独尊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仁学思想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孔子的仁学思想,超越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范畴,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人生哲学或人道之学。孔子的仁学思想的重心是探索人生原则的确立、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蕴意。推崇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的仁学,是一个以人为本,以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家庭的亲爱和睦及社会的和谐有序为目标,“修己”近仁,“孝悌”为仁,“泛爱众而亲仁”,由己推人,由近及远,渐次拓展的心灵境界不断升华的伦理体系。其所蕴涵的仁爱思想、人伦道德对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与社会主义的“三德”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是以“成人”和“爱人”为主旨的教育思想。孔子基于上学,在教育领域里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从而为人生境界的追求,社会理想的实现铺垫了基础。今天,整个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道德教育领域也在探索其新的模式。现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根基之上,而且,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必须转移到注重内在性上来。因此,孔子的“仁心良知”论应成为新道德建设的根本生长点,其仁爱精神正是现代教育所要大力弘扬的精神。孔子的仁学理论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提供一种有益的思维视角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孔子仁学的理论基础是修身,即强调人的自我修养.仁学的核心内涵是"爱人",即关爱他人,具有"泛爱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老子、孔子双方的思想相差甚远,实则二者的思想不完全是对立的,生活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两位圣贤思想上有相融的一面。老子只是对孔子思想中的违反自然的成分持不同态度并非全盘否定,孔子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继承和发挥。老、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而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两个体系,老子之自然有利于孔子之仁的发挥影响,而儒家之仁德也有利于来实现老子所向往的自然之秩序。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及其当代德育的思想价值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仁学解释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孔子仁学及其人本主义之结构、特征、思想逻辑和方法.并论述了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深入挖掘孔子仁学的道德教育思想价值,有利于人们在认知人格和权利人格不断发育的同时,其道德人格也能得到合理张扬;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以“天命”为其仁学形而上之根据,把“仁者爱人”的思想融通于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从而化凡俗为神圣,实现了对“天命”的超越、对奴隶制血亲关系的超越、对政治权力的超越以及对“利”的超越。这种超越性集中体现了孔子的道德理性、人文关切、历史使命感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这也是孔子仁学的真精神和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不仅是传统教育的典范,而且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意蕴,与民主自由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孔子"仁"的思想彰显了以自由精神为旨要的仁的思想,其多样启发式教育,"践行式"、"尚真式"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时代超越性,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周灭商后,为了稳定政局,改武攻为文治,敬德保民,推行礼乐教化,富民、教民,仅用短短六十年的时间,便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繁荣、文明昌盛的王朝.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德治思想和礼乐教化,创立仁学,提出“仁者爱人”,并以此为核心,推行仁政德治,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孔子仁义道德管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仁义是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最高范畴,本文分析了孔子“仁”对人的关注与尊重以及“义”对事物正当性的追求,论述了孔子道德管理思想的合理内容及应予剔除的糟粕。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时,应该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进行分析,既吸取教训,也吸纳其合理成分。孔子仁义思想孕育生长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有关深厚悠久的文化根基,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现代社会中仍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内容,我们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思想创新时,既要放眠世界,也要研究我们立足之地的中国过去、现在与将来。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要在“仁学”.“仁”是人化的特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所在.仁的内涵一方面包括爱人、爱亲,以及精神、气质等人的内化情志;另一方面又包括融情于礼的外化德范.“仁”是儒家高悬的人道理想和境界,但“仁”自身并不能自成体系.“仁且智”既是孔子仁学体系的终成,亦是儒者修身进学的旨归.  相似文献   

15.
儒家"塑造个人理想人格"的直接目标及"培养治国安邦贤才"的终极目标与大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政治精神相契合;儒家德育的"仁爱观"、"中和观"、"自强观"可丰富高校精神文化的人本性、和谐性和进取性;儒家的"思学观"、"践行观"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6.
孔子德育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与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取利有道”与现代经济伦理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明公私之别”与现代政治道德的要求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仁者不忧”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人。他不仅提出了师德要求,而且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和概括,从而形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其师德思想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热爱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德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德育的地位、目标、内容、特点等多个方面,并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以学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为例,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作比较,反思学校德育。提出学校德育要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既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等,从而彰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其在四十余年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效果以及教育者等都作了系统的论述,发掘概括出孔子的德育评价思想,旨在借鉴古人,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