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阵脚步声渐近渐响,却传来鲜明的沧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 我即刻起身去开门,迎上奶奶未来得及隐去的惊讶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淡成关切的笑容。  相似文献   

2.
秋天的夜晚,凉气袭人。迷蒙中,突然打个冷颤,我醒了。原来窗外不知何时已下起雨来。我躺在床上,把被子裹得更紧些。闭上眼听着窗外屋檐的流水滴在盆里发出的轻微声音,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相似文献   

3.
夜宿周庄,木格窗没有掩好,格外古戏台“咿咿呀呀”的唱声.雨水滑过鱼鳞瓦的滴答声,一齐流进我的梦里。  相似文献   

4.
刘汉娇 《教学随笔》2010,(12):23-23
那阵脚步声渐近渐响,却传来鲜明的沧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 我即刻起身去开门,迎上奶奶未来得及隐去的惊讶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成关切的笑容。  相似文献   

5.
白驹过隙,岁月倥偬,诸事猬集,步履匆匆。 在红尘飞舞、纷纭烦扰的物质世界里,我们容易忘记了与自己心灵的交流。忘记了倾听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姿态干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就在这或卑微渺小或高贵强大的众生百态中,总会释放出一些余音缭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让我们参透生活的真谛,那是牵动心灵的天籁。  相似文献   

7.
善意的谎言 苏山是个极其粗枝大叶的男孩,星期一忘记穿校服的是他,忘记戴红领巾的是他,忘记准备美术学具的还是他,对此我已经三令五申过了,并实行了相应的奖惩,可他依然故我,真是拿他没辙“你看邻家的张大山早些年像条恶狼,现在被他媳妇驯成了温顺的羊,真是一物降一物啊!”母亲的话给了我灵感,让我找到了教育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8.
王会华 《师道》2011,(9):1-1
今年的教师节是休息日,我可以享受静静地倾听心灵声音的感觉。渐渐习惯了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地看书,静静地沉思。观看窗台上翠绿的花草,它们默默地吐露着芬芳,又悄悄地凋谢,如时光流逝、四季更替。郁金香花色的窗帘随风摇曳,换回了一点好心情,这种恬淡、祥和、宁静的生活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这个学生软硬不吃,就是不承认。家长又不讲道理,你看.这……”我进校时恰巧遇到六年级班主任徐老师向校长汇报“砸坏桌子”的调查结果和家访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天色暗沉,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父亲在客厅里收拾些没用的废旧物品。不一会儿,废旧物品就满满当当地堆了整个客厅。我心想:父亲也真是的,下雨天收拾这些干什么?这鬼天气,收废品的人哪还会出来?不料,一声“收废品哕——”的吆喝声钻入了我的耳中。那声音拖得长长的,夹杂着哗啦啦的雨声,更加嘈杂了,令人听了极不舒服。父亲朝我指了指门外。他的意思,我懂。“唉,这鬼天气,还要我下楼。”我极不情愿地换上鞋子出了门。  相似文献   

11.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乌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相似文献   

12.
“选择”在我心中是个坚定而圣洁的词。它是人对心灵的表白,对自我的审思,对人生的追寻。什么是选择?“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一种选择。“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凭心灵选择     
章由陈寅恪老先生怀着一腔“对民生的终极关怀”,虽“屡遭迫害”,但“心甘情愿地”选择人生的“艰辛道路”论及自己“纵有痛苦”,却放弃享受,“无怨无悔”地“选择人学科为我终生的事业”,切合题意。再品读作对人学科社会价值的论述,更能看出作可贵的政治分析力和社会责任感。章结构上层层深入,开篇以鲁迅、张爱玲为例提出“凭心灵选择”这一论题,论点鲜明,接着详述陈寅恪例,具体阐述“靠心灵的力量”作出人生选择这一观点,分析中肯透彻;第四段再进一层,由历史到当代,由他人及自己,  相似文献   

14.
“选择”是心灵的声音湖北一考生“选择”在我心中是个坚定而圣洁的词。它是人对心灵的表白,对自我的审思,对人生的追寻。什么是选择?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  相似文献   

15.
教学之余,喜欢拿一本书去野外:或坐在田埂上,或躺在草丛里,或漫步在小溪边,读几页铅字,想几个问题。喜欢看《瓦尔登湖》,敬佩梭罗亲近自然的勇气。独自一人,住进野外的小屋,开荒种地,烧火做饭,吃自己亲手种的粮食。在林中,在湖畔,一个人静静地生活。怀着对种子的信仰,把目光和思想都寄托给泥土和植物,让自己沐浴在春风秋色中,日夜聆听心灵的声音。在瓦尔登湖畔,这个孤独的灵魂,途经春夏秋冬,收获了多少沉思和遐想?那  相似文献   

16.
谷秀娟 《教书育人》2014,(11):80-80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想象,我们的先人,他们在写诗时是多么的快乐。想一想李白在一轮皓月下,衣袂飘飘,举酒对月,朗声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寒冬的黄昏,一场大雪即将来临,室内,小火炉里,暖暖的火苗淘气地舔着炉壁。白居易不由思念起许久未见的好友,于是,有一首绝句应运而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情景,只是想着便已感到温暖与幸福,怎么还会有写作的绞尽脑汁的痛苦?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似乎更多的是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如果你做一个问卷调查,相信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并不多。因此,我们的许多孩子厌倦本应是温馨从容的语文,害怕写作,语文失却了应有的诗意。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的一个概念,是家喻户晓的一种职业,不同的人对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述。本文重在关注教师的精神追求,真实呈现教师心中的酸楚,呼吁人们倾听教师  相似文献   

18.
[真题回放]倾诉心灵的秘密,倾听心灵的呼声。请以《心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07年福建泉州中考作文)  相似文献   

19.
白驹过隙,岁月倥偬,诸事猬集,步履匆匆。在红尘飞舞、纷纭烦扰的物质世界里,我们容易忘记了与自己心灵的交流,忘记了倾听心灵的声音。明明有一个支配我们行为的心灵世界,却往往忽略了这个世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陆蠡《囚绿记》展开文本微观分析,力图阐释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心灵的声音,采用图解等的方式把身处抗战时期的人们淤积心灵中的郁闷又试图伸展的灵魂做一一分析,并结合其创作的总体风格来做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