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描写.作者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紧扣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写作手法,从人物的话语,人物在作品中的角色,以及人物的价值观三方面对《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和婚姻,同时通过作者对女性婚姻,社会地位及感情选择的思考,评价了作者在小说里岛在婚姻和财富关系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伍艳妮 《培训与研究》2007,24(7):4-5,24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喜剧中的女性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4.
在佩列文的小说《夏伯阳与虚空》中通过对人物外在表现的描写、内在精神的挖掘以及小说本身的建构共同塑造出一个虚空的文学世界。小说主人公彼得不断穿梭于精神病院世界和战乱世界,但这两个世界都荒诞、奇异,两者都是虚空的世界。主人公彼得正是在这两个世界的经历中逐渐领悟到了世界的虚空、自我的虚空,最后投身于虚空之中。这反映出作者对俄罗斯社会的失望和否定。  相似文献   

5.
丁玲和王安忆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悲悯、洞察和思考中有着许多共通的生命体悟,体现出跨越世纪的精神传递和心灵的相通。丁玲《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和王安忆《妙妙》中的妙妙,这两个处于历史巨变时期的女性的命运悲剧包含着更多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作家对新旧交替时期人物生存的困境、精神的痛苦、焦虑、惶惑以及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关系的思考。两位作家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渴求从多方面探寻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伊莎贝儿、苏珊和索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三类女性。作者毛姆通过对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反衬出男主人公拉里的崇高,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自己对于女性的成见。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到十九号房间》《又来了,爱情》三部作品中刻画了自杀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寻求独立自主的艰难。自杀作为表达自我和反抗命运的策略,由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及社会地位所决定。角色最终放弃自杀体现了作者对于女性地位提高和获得更大自主所持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两个家族塑造了凯瑟琳、凯蒂与伊莎贝拉三个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三个人物均通过自己的方式,追求爱情、自由与独立的自我,反叛父权制婚姻和社会压迫,展现出十分强烈的现代女性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地位。这部小说融入了作者的独特思想情感与人生感悟。文章基于现代女性思想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小说<克兰福德镇>真实地再现了小镇女人们的生活点滴,叙述手法灵活,相得益彰,并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独特方式.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坚定的女性意识,小镇是女人们的,有她们的精神在,就有永远的克兰福德.作者盖斯凯尔夫人在对<克兰福德镇>的情境、事件、人物等进行描述时总有一个看待所有这一切的女性视点,或者观察点,通过这一观察点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小说描绘了一个自足圆满的理想女性世界及小镇中的没落的贵族女性群体共同的精神处境,即以女性视点观照女性自身,从一个个女性个体生命感官、心灵出发,书写女性对世界的感受,寻找与世界的对话,展示的是女性化的问题,表达的是女性特有的喜怒哀乐.使作品突出了女性话语、女性心理及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10.
《尤利西斯》的内聚焦叙述,以三个主要人物为聚焦人物,通过人物的双眼和意识感知故事世界。三个聚焦人物通过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展现出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迷茫;通过猥琐的布卢姆展现出现代社会的庸俗;莫莉的内心独白透过一个淫荡的女性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堕落与瘫痪。内聚焦叙述以三位不同人物的视角从多角度深刻揭示出西方现代的精神荒原对人们思想情感产生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Farhana Sheikh is co‐author of Mincemeat, a play about a World War Two intelligence operation, and it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of the homeless. In this article, she reflects on some themes of the pla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ing British preoccupation with the war, and discusses the play’s attempt to represent the upper echelons of society and its lower depths.  相似文献   

12.
自二十世纪初 ,尤其是二战以来 ,英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交流媒介。笔者认为 ,英语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特性为其成为世界语言提供了可能性 ,而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为其成为世界语言创造了必要条件。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使英语拥有其它语言所无法企及的优越性 ,从而牢牢确立起其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图书出版业开始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并一举超越英、法等出版强国,实现了快速崛起。美国图书出版业崛起的背后与战时国际图书出版环境的剧变、美国出版商对图书市场的开拓、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出版条件以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扶持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战期间美国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崛起是战时美国为欧洲占领区民众"解毒"、积极塑造美国国家新形象、为赢得战争提高士气的内在要求,也是美国力图在战后谋求全球文化霸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肯尼思·N·华尔兹在其《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一书中,提出了战争根源的综合因素说。认为人的本性和行为、国家制度的不健全、世界无政府状态的存在,是导致各种类型战争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因素。开创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尤其是关于国际体系性质的分析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茹志娟的《百合花》以女性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极力弱化战争的背景而专注干男女之间在瞬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通过体察和感悟细微之处的美好,寄托和张显了作对于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温情的渴望,展示了女性化的神圣情怀,并以转瞬即逝的遗憾使作品洋溢着浓浓的情意和淡淡的感伤。  相似文献   

16.
徐继畬是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一位先进人物,他积极学习并传播先进文化,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集中体现其思想的《瀛寰志略》,是当时中国人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史地名著。  相似文献   

17.
巴尔干战略至今仍然是国际政治史和二战史研究中的不懈话题,基辛格博士在其1995年发表的《大外交》一书中还称其一开始就是“用来制约战后苏联的影响力”。巴尔干战略是地中海战略的逻辑结果、是英国传统政治逻辑延伸的结果;一切以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其现实原因;另一方面,它虽然不是为冷战而设计的,但它为后来冷战所提出的“遏止”思想提供了潜在的资源,恰巧为战后遏止共产主义的冷战理论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于1950年在伦敦出版,该书被评论家称为是自二战以来出现在英国的最有前途的小说。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指出自我意识的缺乏是造成玛丽他者生存和精神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运动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漫长的革命.其中,对于女性气质的争议一直很激烈.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作者通过莉丽·布里斯科对女性气质从抛却到认可再到超越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女艺术家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经历的艰难和困惑,以及女性主义的真谛.指出只有培养双性头脑才是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20.
超越生命——从《达罗卫夫人》看V·伍尔夫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舛的命运和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个性使V·伍尔夫形成了一种旷达而又睿智的世界观。她的创作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更表达出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渴望。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可以作为管窥她创作理念和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