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作孚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史增添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尤其是表现在民众教育方面.以其丰富的民众教育手段,紧贴生活的民众教育内容和为人民谋福的理念贯穿于他一生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本人也在各个阶段的民众教育实践中不断成熟,最终由梦想走向现实,为中国的民众教育而努力终身.  相似文献   

2.
赵叔愚努力于乡村教育和改进乡村社会的初衷形成于"五四"前夕。"五四"时期的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所奉行的"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的宗旨,吸引了他加入该会,且坚定了他终身走理性、学术的道路。1922年他留学美国专攻乡村教育,期间少年中国学会因"主义"之争而走向分裂,使他认识到青年运动应转向民众运动,亦谓之民众教育、民众训练,以应和平民主义思潮。他回国后即致力于乡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理论的建构,设计行动方案,并躬亲实验,成为192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江西的特种教育,本是国民党用来对苏区进行"文化围剿"的利器.抗战军兴后,在"抗战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感召下,特种教育的工作重心由"文化剿共"转变为"抗战救国",这一时期的特种教育对民众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政治动员,为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特种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卢作孚早年是位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从事教师、记者等职业推广新教育、新文化.1921~1925年初,卢作孚在西南地区进行两次新教育改革实验,两次实验都开展得风生水起,却又都因军阀混战而夭折.早期教育活动没有实现他的教育救国梦,却开创了西南民众教育之先声,也为其日后的教育活动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大批留学生内迁后方,他们大力发展后方民众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谋求民众教育"中国化",从而为后方民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自由主义体制下的国家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从以个人本位为主导转向以国家本位为主导"和"教育管理体制由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向'准中央集权制'靠近".本文认为"制度层面条件--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张"和"思想层面条件--民众对教育促进国家安全与繁荣的信念不断加强"是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不断增强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毕生致力于乡村穷人的教育事业,为实现通过教育改善乡村贫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之目的,构建起独特的"穷人教育学"体系:在确立基于乡村和服务乡村的乡村教育实施空间的基础上,将依据自然和遵循自然确定为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爱心和信仰的教育,培育乡村民众的自信和尊严;通过"要素教育"简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乡村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通过劳动教育,提升乡村民众的劳动与就业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裴斯泰洛齐"乡村教育思想"对城市化与工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举办的正规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丰富宏阔的教育生活之全部.民间教育概念的提出,旨在以一种新的视阈、立场和价值追求来审视今日之教育生活及教育研究;以开放的眼光来剖析今日之教育样态,体察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局限和不足,阅读"草根"民众寻求满足自身生活与发展需求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可以明晰民间教育这种"隐藏的教育"存在的逻辑合理性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当"电化教育"正式成为官方确定的包括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的专用术语,在全国普遍推广之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的电化教育首先承担了动员民众、唤起全民族"抗战救亡"的重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并得到了发展。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建立,为教育电影的生产增添了力量;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的卓越工作,为电影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学校电化教育和民众电化教育在抗战中和抗战胜利后得到了迅速发展;解放区广播和电影机构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为新中国广播事业和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众教育馆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政府建立并主导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它与学校教育有别,是在城乡广泛设立的、面向基层民众、实施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和"综合机关"。朱煜著《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一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  相似文献   

11.
民众教育是雷沛鸿的主要教育思想。民众教育理论的目的是服务于“穷而失教”的劳苦大众;基本内容是他对旧教育观念、制度的批判和对现代民众教育理论的构建;理论体系是以信仰民众为核心,以民众生活为基础,以中兴民族为支柱,以做学教合一为方法的动态系统,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理论;民众教育理论的实践是通过在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改革中等教育、建立高等教育和教育研究实体等形成民族教育新体系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俞庆棠是民众教育思想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她极力提倡妇女教育,主张教育机会的平等,她提倡的民众教育对象广泛,内容实用,方法新颖,手段科学,目的明确,思想丰富,意义深远,为旧中国全体民众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民众教育思想对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是:注重教育公平,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教育内容和模式,创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重需求、有实效、切实际、重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都产生了亟待解决的危机.环境问题的形成不是短期的,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导致的,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每个人的行动,而环境问题的最大危险则是民众的旁观、冷漠和无视.为了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了子孙后代的环境危机,我们必须从教育入手,从民众的心里构建环保意识,所以全方位的环保教育工程的建立是实现环保教育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之"耕读传家"、"书香门第"多为人所称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更是被摆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这样的现实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民众对于教育的高期望值;二是党和政府为了满足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而作出的极大的努力。在全民重视教育的背景下,作为教育基石的教师则成为了教育成败的关键,而师德师风建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世中后期,"学文"的思潮随势而起,尤其是以学校为载体的私学教育非常兴盛.寺子屋建设数量惊人,是基层教育的中坚,也是儒学得以普及的重要渠道.私塾等精英学者的思想为日本近世教育发展贡献了优秀的教育理念,也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思想支持,体现了思想的变革力量.乡校的建立有启蒙民众以及建设地方共同体的因素在内.近世日本教育在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存在受教育主体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教学过程中的不公正等公正缺失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幸福感的提升.现实中,教育公正无疑对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通过改善民众的经济生活条件、提高民众的社会生活地位、提升民众的精神生活品质、满足民众的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提升民众幸福感.因此,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应当通过强化教育公正意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系统、加快教育制度改革等措施来实现教育公正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教育近代变迁的研究,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对于近代教育到底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尤其是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乡村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这些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涉足.其实自20世纪初人类学引入我国以来,不同时期出版的海内外学者的社会人类学著作或带有人类学色彩的史学著作中,都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有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几部代表性的著作能给近代乡村教育研究带来若干启发.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学那种"他者的眼光"来理解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实况,并采用社区研究法来揭示乡村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把国家公园作为开展自然教育的天然宝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国家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功能,是自然科普教育的"宝库"、自然体验教育的"圣地"、自然价值教育的"殿堂".其设立能够唤醒民众意识,促进自然教育开展;提供教育资源,充实自然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实践,提高自然教育质量,是推进自然教育的重要抓手.要释放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杂志》创办动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杂志>的创办动机,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商务印书馆为推销教科书而创办的.然而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和庸俗化.无论是从当时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发行的情况看,还是从<教育杂志>的实际内容以及期刊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业的地位等方面看,这种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真正理解<教育杂志>的创办动机,还要从当事人张元济和陆费逵的教育理想,特别是从商务的出版宗旨和文化追求来分析."研究教育,改良学务"既是其办刊宗旨,也是创办<教育杂志>的直接动因.从更深层次说,践行"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诺言,开发民智,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图国家强大,才是创办<教育杂志>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20.
学术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划分主要采用"五因素论",即由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和心理五方面构成。在教育层面,虽然五者并没有高低或先后之分,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明确政治性,从而在民众政治思维、政治意识层面奠定坚实基础。以社会政治性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深刻剖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民众因缺乏政治指导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及行为实践方式,强化政治导向,是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