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 :葡萄沟)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三、细读课文 ,指导朗读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1 学习第一段。(1)学生读第一段 ,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葡萄…  相似文献   

2.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课文第一段先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葡萄沟出产水果;接着第二段对葡萄沟的葡萄进行了特写——葡萄颜色多、品种多、结得也多,点出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热情好客;第三段接着写了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使用凉房把它制成葡萄干,所以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要求教者,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葡萄沟》一课讲读设计□吉林王显才教学目的:1.通过本深教学,使学生理清新疆的葡萄沟以及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的各自特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3...  相似文献   

4.
进行课改实验半年来,笔者感触颇深,老教材能否体现出新理念?带着这样的想法,笔者执教了几节“老课”,效果不错。下面试以《葡萄沟》一课为例为进行解读。教学准备:1.学生到水果市场观察葡萄,有条件的买一些尝一尝。2.课前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些葡萄干,学生观察后品尝。教学过程:一、进入学习情境1.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2.你吃过葡萄吗?说说它的样子、颜色、味道。3.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说一句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二、整体感知1.(看地图,明确吐鲁番的位置。)现在,我国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师建立自主开放、情趣盎然、生命互动的语文课堂。本人以执教过的《葡萄沟》一课为例,采撷几个亮点,看看该案例所带来的思考。课的展开师:听了葡萄沟的介绍,你想到那儿去游览一番吗?生:想。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去葡萄沟的“旅游券”,谁能够把课文读流利,我就把“旅游券”赠送给他。(“旅游券”是一些画着各种颜色葡萄的水彩画,上面写了简单的关于葡萄沟的广告语)(生立刻非常认真地读了起来)(师在分发“旅游券”的时候尤其注意对学困生的鼓励和辅导)课的高潮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读着这么美的句子,我们真想到葡萄沟,…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葡萄沟》,我在课前作了这样的预设: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谈谈“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以此引发他们多读描写葡萄和葡萄干的语言,再让学生选择重点内容———“葡萄干”,创作广告语。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个个都很踊跃:生A:葡萄沟的葡萄真多呀!生B: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生C:葡萄干的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非常有名。这些体验都是我预想到学生应该回答的,课堂朝着我的预期顺利地发展着。这时,学生D站起来说:“我对课文中‘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好’字印象最深,一个‘好’字涵盖了几个方面,不仅仅指葡萄好,…  相似文献   

7.
课堂回眸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中有一句相当优美的语句:“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葡萄颜色的多而美。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这一课,她们都对这句话进行了重点分析。请看第一位教师对这句话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40·《葡萄沟》教师先让学生将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的水果名称填人下面括号中: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最后才写到葡萄?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这一段按照时间顺序,由次到主地介绍了葡萄沟的各种水果。将写葡萄的句子放到最后,主要是为了突出这里盛产葡萄,实际上这也是交待“葡萄沟”得名的原因。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概括本段中四个句子的意思,并填空:(种葡萄)—(展枝叶)—(结葡萄)—(吃葡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葡萄沟》一课主要是介绍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出产什么东西,葡萄成熟时的景色怎样,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如果按课文内容平铺直叙地讲,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也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教好这一课,我根据儿童喜欢吃葡萄的特点,利用五彩缤纷的灯片,采取情景教学直奔课文内容。 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喜欢!”我又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轻而易举地揭示了课题:葡萄沟。然后我向学生介绍新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物产情况。接着再问,“你们想不想去新疆葡萄  相似文献   

10.
《葡萄沟》一课围绕“文眼”(课文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介绍了葡萄沟出产水果多,那里的葡萄品种多、颜色美,老乡热情好客以及葡萄干色鲜味甜.教学时, 以词句训练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线索,紧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文眼进行导学,使学生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激发其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1.
张立本 《中文自修》2023,(4):33-34+55
<正>链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1课《葡萄沟》课文《葡萄沟》用了四个自然段,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葡萄沟盛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不仅景色美,人也美。读完课文,你们是不是也想去那边游玩一番了呢?课堂知识※学会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你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12.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整个课堂策划为一次妙趣横生的游戏。一、我从激发兴趣入手,观看了全国的政区图,带领学生一起踏上去新疆的旅程。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方位和新疆的地理位置,逐渐让学生进入到新疆的情境之中。二、看到课题后,学生读题、质疑,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一条主线:葡萄沟在哪里?这里为什么要叫葡萄沟?葡萄沟里的葡萄多吗?那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带着问题浏览了课文,自己初步就所提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概括性的回答,理清了课文主线,抓住了统领全…  相似文献   

13.
我在《葡萄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立足文本,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紧紧抓住“一大串一大串”“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葡萄沟的景美,从“热情好客”一词中品味葡萄沟的人美,增强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热爱之情,怀着这种感情去朗读课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超 《小学生时代》2011,(10):26-29
咱们新疆好地方走进吐鲁番前,我们先了解三个关键词,必须的。一、葡萄沟。(吐鲁番的葡萄熟啦……想想,这是哪篇课文?)葡萄沟是一条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的峡谷。  相似文献   

15.
《葡萄沟》是一篇低年级阅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词语教学这根"纬线",采用多种策略解词、习词,落实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同时,以解读中心句为"经线",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感悟、积累能力。一比较感情解词,初悟中心句1.(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好"葡萄"一词,强调"萄"字要念轻声。交流:你对葡萄有哪些了解?说说看。(出示生字:沟)指名认读组词,讨论记字方法。("沟",偏旁三点水,与水有关,是指水流过去的低陷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语文研讨课,执教者引导学生学习《葡萄沟》第2自然段。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引导,加上精美的课件展示,学生似乎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新疆葡萄的五光十色、梯田上  相似文献   

17.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18.
小脚丫这回走到了新疆,当然要带小朋友们一起游览一下吐鲁番啦!吐鲁番盆地居住着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天山的融水滋润着整个盆地。火焰山脚下,葡萄连成了片,形成了“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这里,是一个快乐的葡萄天堂。茛美丽的新疆姑娘荩这火焰山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孙悟空到过的那座。荨吐鲁番葡萄节开幕式上的沙雕作品▲葡萄沟风光荩茛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白胡子老爷爷笑了。葡萄之乡——吐鲁番@王照  相似文献   

19.
一、是过分“热心”的教师? 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遗风,和当下追寻课堂“精彩”的迫切心态,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上变得过分“热心”,常常考虑自己如何教得出彩、方法时尚。我曾听一位教师上《葡萄沟》一文,课始,教师从“葡萄”两字的学习引入,比较两个字的异同;接着让学生说说“葡萄”和“葡萄沟”有何不同;然后问“葡萄沟在哪里”,让学生找出文中三个地名——葡萄沟、新疆、吐鲁番,并让学生把这三个地名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其实这些环节的教学,只要让学生读读课文开头一句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便什么都明白了。我想,这位热心的教师不会是怕学生读不懂这个句子吧,也许总想在方法出新、引人眼球上下点工夫,否则干吗花那么多时间在这既非课文重点,也非难点之处呢?  相似文献   

20.
暑假,我参加了“丝路之旅”夏令营,游览了祖国的大西北。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了,那青青的葡萄藤、晶莹透亮的葡萄串、还有那琳琅满目的葡萄大市场,但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一位质朴的卖葡萄的大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