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无数字迷信的传统。数字迷信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东西方迷信传统相结合的怪胎。数字迷信的盛行,对我国的科学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外来文化怎样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威曾说:“几代人以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大阻碍在于对语言形式(包括数字)的迷信,并据此去训练思维;今天对实物的迷信阻碍着改革的道路。”当下这两种迷信不仅没有消除,还增加了对“四人小组”“四面黑板”、现代教育技术的迷信。对技术的迷信背后其实就是对教育的效率崇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招徕了许多笃信者。盛行的“现代迷信”活动相关部门曾就中小学生对超自然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统计的数据令人深思。有13.4%的中小学生迷信算命,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考试、升学、中奖、遭灾等等,都有命运之神安排,为改变命运,他们暗中请求神灵保佑,甚至还随家长到庙宇烧香拜佛。还有很多学生迷信吉利,对幸运数字、幸运色等幸…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对数字有特别的敏感,也有特殊的偏好.大凡三、六、九,或视为吉祥,或视为运道.当然,生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我们不会迷信数字,但却无妨用数字来传达某种信息.  相似文献   

5.
一个广为流传的迷信是不吉利的数字13,所以最常见的就是许多饭店都不设13号房问有些人不愿意在13号出发旅行,特别是赶上当天是星期五的时候、对这一迷信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普遍的说法是最后的晚餐  相似文献   

6.
杨坤 《华章》2013,(18)
迷信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从远古至今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数字,动物,植物,生活物品,自然现象等都被人们赋予特殊的含义,它也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英美社会的迷信现象的简单概述,本文对中西两种文化下的迷信的形成原因,各自的表现进行对比,旨在发现其异同,从中找出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以期帮助人们在与英美等国家人们交流时更加和谐,顺畅。  相似文献   

7.
迷信是指一种盲目的信仰,尤其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由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就容易引发对不可见的鬼怪神灵的迷信。比如早期英国人认为黑猫从眼前经过会倒霉,在路旁捡到马蹄铁会带来好运。再如,西方人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西方大多数旅馆没有13号房间,  相似文献   

8.
数字崇拜与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文章主要对大同方言单数的崇拜与禁忌进行了解读,最后得出大同方言中对数字的崇拜与禁忌不仅仅是语言特征、宗教迷信、民族文化心理等特征的体现,更是大同乃至整个山西地区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努力从新自由主义造成的现代迷信中解放出来,坚决破除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迷信、私有化迷信、全球化的迷信、一味批判传统的迷信.只有破除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迷信,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迷信谚语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身份认同、劝诫人生、心理安慰、心理暗示的作用,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部分。英语谚语分为与生死相关的迷信谚语;与健康相关的迷信谚语;与婚姻相关的迷信谚语;与动物相关的迷信谚语;起劝诫作用的迷信谚语。通过对这几类谚语的梳理,可以对英语迷信谚语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有利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迷信的本质、特征和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界定迷信的概念和揭示现代迷信的基本特征入手,认为迷信并非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迷信在本质上是人们对自身的命运、运气的一种非理性的信仰和活动,现代迷信的存在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2.
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各自的迷信思想。中国人对数字讲究成双。有不少中国人青睐“8”,这大概是因为“8”的谐音是“发”吧。英美人忌讳“13”(thirteen),他们认  相似文献   

13.
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学说做为阴阳学的核心基础理论,由于其神秘性,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视为迷信。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学说在数字上对应着一套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严格证明了只有5、8、10、12这四个数字才能构造出这种模型。如何用哲学、系统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解释,生命系统与这些模型有什么内在联系,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少芬 《家教指南》2004,(10):62-63
小小年纪竟这么迷信“期末考试考得不好,是因为那天我没有学业运。”“我以后要嫁给一个天秤座的男人,否则,我的婚姻会不幸福。”“我这星期的兴趣数字是五,做什么最好都跟五有关。”这些充满迷信色彩的话都是出自一些十多岁的小孩子之口,不能不令人大吃一惊: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小小年纪,竟这么迷信?!“星座运程说我今天不适合穿黄色,所以这件衣服不能穿。”当广州的陈先生问11岁的女儿为什么不穿她最喜欢的黄色背心时,女儿的回答让陈先生哭笑不得。“真是难以置信,我的孩子这么迷信!”陈先生告诉笔者,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上网去查看自…  相似文献   

15.
13怎么了     
人类史上,恐怕再没有第二个数字会像13那样带给西方人如此强烈的恐惧感了。他们迷信这个数字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因此避之唯恐不及:13号星期五是很不幸运的一天;13层楼是不吉利的;13级台阶会带来厄运……许多恐惧13的人会将任何带有13的数字,视为不吉利的象  相似文献   

16.
张竞碧 《英语辅导》2011,(4):142-144
迷信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在概述英语迷信的基础上,对迷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分析了英语迷信产生的原因,指出应辩证地看待英语迷信,以便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风土人情,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科举迷信是人们将科举考试的客观结果归结于迷信因素,或希望通过迷信手段左右应试结果的迷信情结或活动。伴随着明代科举制度的成熟和完善,科举迷信泛滥,其大致包括徵兆、神鬼、定命和人助四大类,而每一类科举迷信中,又包含着诸多离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也谈迷信     
也谈迷信张年军最近,我看到贵刊1995年第1、2期台刊上刊登的石善全同志的《迷信之“谜”》一文(以下简称“石文”),对文中一些观点不敢警同,特与之商榷。一、“石文”给迷信下的定义不科学“石文”说:“狭义的迷信则专指非宗教的迷信,给这种迷信可以定义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多数时候死气沉沉 ,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切都缘于我们的许多老师不敢或不便放开手脚。归根结蒂 ,缘于我们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名家、教材、教参还十分迷信 ,对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也颇为迷信。这种迷信带给他们一种稳定感 ,这种稳定感又强化了他们不思进取的态度。迷信名家 ,必然失去自我 ;迷信教材和教参 ,必然失去教材之外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现实 (须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固守传统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应有的个性和魅力。迷信的存在或绝对权威的存在 ,会扫除…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然而他又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他对方士的学说、巫蛊之术和神仙怪谈等都十分迷信,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求神仙和进行封禅活动,对国家和人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汉武帝迷信鬼神与汉代迷信的社会风尚和其个人经历有关,并深受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