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或文化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作用,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源流、文化发展无疑在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中起着最根本的基因作用。探讨日本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日本人有史以来就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固有文化才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始原文化的特点铸就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化与多重性。正如文化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适应一样,民族性格也代表着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其形成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文化作用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为民族性格的反映,日本文化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也就代表着整个民族发展史中始终贯穿的自强不息的变革精神,它是日本民族活力的体现,也是日本富强的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8,(1):74-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推动民族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内在动力。当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日本民族精神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成因及启示,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积极的思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各国学者研究日本民族活力的观点,共同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主动性;(2)日本民族具有勤劳、节俭、好学、进取的民族精神;(3)日本民族具有高度集体主义精神。其不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活力内涵的理解不同;二是对民族活力内容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只有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的综合研究,才能探寻到问题的满意答案。  相似文献   

5.
丁宁 《华章》2013,(13)
在现今的动画市场上,日本动漫可谓是一个颇具声望的产业,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质而成为日本文化产品的代名词.任何一部动漫作品无处不在的体现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质,通过角色性格、角色造型的设计、角色人物的生活习惯及精神来展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增添了日本动漫的艺术魅力,而这也正是日本动漫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此,本文将深入论述日本动漫中的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它成功发展的秘诀何在?我们看到:日本的民族精神,尤其是集团主义精神在日本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集团主义精神在日本历史发展中渊远流长,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并相互渗透,成为日本民族的坚定信仰和精神支柱,维护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成功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归功于其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成又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中国的儒学经过日本式的改造,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神道教(日本化的中国道教)则成为皇室和百姓的宗教信仰。儒学的理性精神和神道教维系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近代西方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日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渊源,但在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义理人情却是日本本土的,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它也是日本民族心理中的一对特殊的矛盾关系。从日本古代至今,义理人情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它存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矛盾的双面性格。通过对它的认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世界,更深刻地把握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0.
常芬 《考试周刊》2011,(31):28-30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动漫王国,日本人民对动漫的热爱也是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动漫给日本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丰富多彩的动漫文化和良好的国际声誉。无论是作为文化还是作为艺术,日本动漫都会不可避免的带有本民族的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探索出日本民族的诸多特性,以此为最终目的展开对日本动漫产生、发展、影响的叙述,全面了解日本动漫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11.
评析日本的民族精神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独特的精农主义文化传统,以及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强烈的自信心、使命感.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和文化形态的角度探讨日本民族精神的表现、成因,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的国家。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边,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日本国土的总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1/25,仅同我国的云南省一样大。日本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主要岛屿和6 848个小岛构成,由于其位于地震带上,因此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当今的日本在经济上名列前茅,其他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日本是个信奉天皇的国家,因此日本的神社有很多,大多数人都有参拜神社的习俗,尤其是新年的首次参拜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武士道是日本民族世代相传的一个民族准则,已经成为大和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因其自身特有的条件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民族精神有消解的危险.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大局讲,当前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防范的最主要的误区是民族精神教育滑向非理性的问题.若以"有效理性的爱国主义"为中道,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极端民族虚无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教育要真正收到效果,就要避免踏入这两个陷阱.  相似文献   

14.
徐冰  杨舒 《教育》2011,(5):62-62
日本中小学在战后普遍实行由学校供应一顿午饭的“供餐制度”。追根溯源,剖析这件事情,可以透视出日本人的教育思想与民族精神,给我们提供极为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于海英 《文教资料》2010,(23):90-92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中日之间虽然一直试图认识和了解对方,却远没有达到此目的。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化特性入手,探讨日本人的"以小为美"的民族文化意识,并试图寻求这种文化意识的根源和具体体现。另外通过对中、日传统文化意识的对比,可以更加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文化意识,为读者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社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和"的追求上。"和"的意识在整个日本民族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在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同时,也强烈影响着日本人的性格,它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日本文明的精神基盘。"和"体现在日本社会的政治、文化、心理、生活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日本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浓厚的国家。在这样的气氛中,每个人都得到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教育与文化融为一体。 森林文化与发展教育 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40%的国土被森林覆盖着,因此,森林是日  相似文献   

18.
预测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及其命运,最主要的是确定形成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这个民族无法改变的那些方面。只有这种无可改变的基本方面,才能恒定地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走向与归宿。其一,日本民族的好战精神永远不可能改变日本的战争历史与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虽然暂时中止,但日本人没有忏悔,没有反省,更没有服气,他们依然在准备战争。对于战争,日本民族是从来不需要精神准备的,因为他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接受着各种形式的战争精神的教育。对战争英雄的朝拜仪式、无数先辈的战争快感、大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武士道视死如…  相似文献   

19.
越南民族的形成是随着越南国家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和复杂起来的。越南民族不断进取与革新的精神促使越南在民族解放与改革事业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仁爱、团结、追求独立自由意识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民族智慧铸就了越南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展越南民族精神研究,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