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开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红楼梦》中本身就是作者的血泪之笔,是整部作品的"正文起头处",作者不惜笔墨做了多次暗示:黛玉进了贾府,但她绝不属于贾府的世界,贾府也把她当作"异己者",处处强化她"客"的形象。一"、凤姐"热情背后的言外之意黛玉一进贾府,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亲戚,陌生的外祖母,陌生的宝哥哥,陌生等待自己的"热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细微小事显示人物个性。《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有两句话:“只刚念了《四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本文以此为例说明这一点。《林黛玉进贾府》中突出了林黛玉谨慎细心的性格,林黛玉此次进贾府,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孙女到外婆家,而且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到贾府的,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林家的尊严和体面,所以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初到贾府,贾母看到外孙女自然是爱怜不尽。吃饭时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与黛…  相似文献   

3.
醉心《红楼梦》月余,有幸识得黛玉真容。林黛玉何苦走进《红楼梦》。因为贾府本来就已钗裙环聚,根本不必再添个“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她无她并不紧要,且贾府终还是不稀罕林黛玉,“宝姐姐”贤惠温柔,早已为贾府内定为“宝二爷”的妻室。黛玉呢,她只能干呕闷气,只配在“宝二爷”新婚燕尔之时含恨而去,换来的不过是一滴泪,一捧诗卷残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五节至三十二节。节选的这一部分,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写林黛玉所见所闻。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林姑娘到了"。写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初  相似文献   

5.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一文,人物出场描写,文字精彩,为人称道,毋需赘述。而其中单就人物外貌描写而言,可谓匠心独运,有着无穷艺术魅力,颇堪玩味。林黛玉投身贾府,这位“绛株仙草”现身,是为贾府上下注目,黛玉首次亮相在贾母众人面前,作者却没有去描写她的外貌形象。这是为何?黛玉年幼丧母投靠贾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外祖母,一种找到依傍的感觉油然而生;贾母见到外孙女,自然想起女儿贾敏早亡,对黛玉的怜爱之心倍加,祖孙两人见面,此时难免抱头痛哭。可想,这时作者是不可能腾出笔墨去写黛玉“形…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3.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介绍相关知识,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两个问题:1.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2.贾府的人物关系图。重点研读王熙凤、贾宝玉人物性格的塑造,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一、赏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来展示贾府中各色人物的,那么,在黛玉眼中,贾府中最抢眼的人是谁?(说明:以此为引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及她在贾府生活时寄人篱下的心理感受和具有与黛玉相似命运的女子来说明林黛玉这一"弃女"形象,并从社会、经济、性格、身体状况等方面探究其被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揭示其性情;写凤姐出场,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正面描写其言行举止,并通过黛玉眼中所见,抓住其服饰、容貌特征,展现其性格;写宝玉出场,主要运用了"推来拉去之法"和侧面描写、正文反作、对比描写等手法,活现其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相似文献   

14.
<正>《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前五回中重要的一回,也是众多版本的中学、职业学校教材中节选最多的一段。小说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详细地展示了荣国府各位主要人物和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在体现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细心谨慎的同时,也将荣国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繁琐的礼仪等都借林黛玉的一双俊眼传达了出来。但很多读者只关注到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和华贵的陈设,却忽视了贾府繁琐的礼仪。礼仪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现贾府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林黛玉是塑造最为成功的典型人物之一。众多的读者总指责黛玉"小心眼"、"敏感"、"孤傲"等,这实在是对作者一番苦心的莫大误会。作者要以这种性格来描写黛玉的自尊自爱,写黛玉的叛逆。这种性格与林黛玉所处的特殊的生活环境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她的这种性格,又使她在贾府之中茕茕孑立,形只影单,一步步失掉人心。她的多愁善感更让她愁肠百结,心中的郁闷不能排解,直至最后眼泪也没有了,可以说是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因为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任情美的代表人物。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而又诗才横溢的悲剧气韵打动人心。林黛玉性格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林黛玉"这个饱蘸曹雪芹深挚爱意和无限悲悯的形象,更是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却提不起兴趣,他们不会为黛玉的聪慧而赞叹,也不会因其处境而心伤。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状况,我发现学生读书时没有"入境",他们不能理解林黛玉作为官宦小姐、贾府表亲还有什么身世之悲、难言之苦?没有对人物命运的深刻体验,不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自然只能进行"标签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才貌出众,机敏过人,"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但她和贾宝玉这一对有情人却难以结成"木石姻缘"。为什么贾府上下都那么中意薛宝钗,一心要促成"金玉良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处理大观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上,宝钗处处高出一筹,而黛玉却有着明显的致命弱点。可以这样说,黛玉是人际交往的失败者。她的交往弱点主要表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