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明和谷雨     
一般说起“清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扫墓。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为“清明”奠定了永远的基调。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思念     
奶奶不久前加入基督教。清明节到了,因为基督教的教徒是不能上坟,不能进行祭祀活动的,所以,这次清明上坟只有我和爷爷了。从早上开始,奶奶一直沉默着,直到去小店里买东西,她才略带哽咽地说了几句话,跟店老板讲要买的物件,叮嘱我怎样做,其余的时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天地》2016,(4):28-3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祭扫亲人,寄托哀思。然而,故人已逝,生者当坚强。疼爱我的外公前不久因病去世了,他老人家的离开对我打击很大。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外公了,再也听不到外公的声音了,再也没法在外公那儿撒娇了,再也吃不到外公烧的拿手好菜了……一想起外公陪伴我的那些美好时光,以及外公已经不在我身边的残酷现实,我就忍不住难过流泪。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清明节之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是古人对祭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冬去春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春草青青,春风习习。我们脚步轻轻地,轻轻地,走到逝去亲人的墓前,献上一朵素白的花;话语轻轻地,轻轻地,凑到革命烈士耳边,捎去一片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提起理科班的政治课,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摇头。给理科班讲政治,谁听啊,学生会感兴趣吗?我说会的,理科班的学生会喜欢上政治课的,关键看我们怎么引导他们,看我们如何调度他们。我坚信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好奇的因子,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欲望,每个人都不会拒绝美的事物。理科班的政治,完全可以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生动起来。下面仅就我个人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不揣浅陋,算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尽管诗中的"杏花村"究竟是在山西的汾阳,还是在安徽的贵池,或者是在江苏的丰县,大家依然争论不休,但在贵池人的心里,千百年来,杏花村就在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里有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杏花村文化……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是杏花村里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充满着蓬勃朝气的学校。她紧挨着千年前古杏花村十二  相似文献   

8.
正浩繁的唐诗中有很多儿童题材的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童趣盎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清明》,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水墨画,天真的牧童手指远方,可爱的形象跃然纸端。儿童为行人指路富有情调,询问客人来自何方也很有礼貌,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久居异乡,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热情地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让人喜爱。  相似文献   

9.
清明花开     
<正>每当清明花开时节,我都会不由地想起她。那个雨天在山路上的情景,那个也许现在和我一样在白衣战线上工作,如同清明花一样纯朴、善良而美丽的女孩。清明花,学名杜鹃花、映山红。可我家乡闽北光泽人却叫清明花,因为它是在清明节前后盛开。山区人不懂什么学名,怎么口顺怎么叫,但自有一番道理,久而久之成了固定的土名。它虽然普通,不能比之牡丹的高贵,不能比之桃花的艳丽,不能比之兰花的幽雅,但却与自己的朴实和热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