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女儿今年5岁了,她是奶奶一 手带大的。今年奶奶因为心脏病突 发去世,对女儿打击很大,她常常问 我:"死是怎么回事?"人死了以后 去哪里了?"妈妈会不会死?"我 会不会死?"……我心里很矛盾,不 知该如何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不 说吧怕她心理上会有阴影,说多了 又怕引起她的恐惧。请问编辑同志, 父母该不该跟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 呢? 山西 唐明芳  相似文献   

2.
我和T是一个冤家,很冤很冤的那种,我们时常都这样"自我安慰"。不记得和T是怎么认识的了,好像是聊着聊着就熟了,熟着熟着就火了,火着火着……就直接疯了……T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子,可以自嗨的那种,所以,便会时常让我有种想拍死她的冲动。而每当这个时候,T就会顶着一副装萌的面孔无辜地看着我,我则会很应场地蹦出一句"卖萌无耻"!接下来……两只老虎便开始张牙舞爪地开始"疼爱"对方了。据说青春期的人都很容易犯花痴,我十分支持这个观点。比如对Z和Y。  相似文献   

3.
王艳玲 《中国教师》2011,(17):26-29
<正>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心一笑。我觉得生命之所以美丽,就在于生命里充满了美丽的邂逅。譬如说,跟戏剧教学法的邂逅。与"戏剧教学法"结缘我是那种很相信"心想事成"的人,小时候,就一直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能接纳自己的舞台,能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亲历美国幼儿教育(之三)——幼儿园的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彤 《早期教育》2004,(11):20-21
一个叫蒂米的男孩患脑瘤死了. 如何将这个不幸的事情告诉全班的孩子?作为来自中国的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回避这个事实,说蒂米转学或者出远门了,使孩子们平静地淡忘他,以此减少"死亡"这个严酷话题可能给孩子们造成的影响.美国老师黛尼尔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5.
去美国之前,我对美国的"体育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就很关注,尤其是NBA的球赛.NBA球员那种富有创造力、个人表现力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美国,我才发现原来体育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同学挂在嘴边的常常是球赛,人们聚在一起谈的话题也多是球赛,就连一些老太太都喜欢对球赛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6.
"学校行政会议是否可以取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由于工作关系,在与校长接触的过程中,很多校长都跟我提起过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着。总体来说,学校行政会议能不能取消、要不要取消,还要充分考虑下面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班里我属于"自甘堕落"的那种学生,上学期期末,班主任终于不能容忍我年纪轻轻就"自绝于人民",给我爸妈写了封信,内容只有八个字:"好吃爱玩,不思进取。"为此,整个假期我连门都不能出,天天在家里接受爸妈的教育,差点没憋出病来。爸妈说,如果这个学期我的成绩还像上次一样"惨不忍睹",他们就去死了算了,总比老让他们丢脸强。这叫什么话?我的成绩我都不觉得丢脸,他们倒不能忍受了。  相似文献   

8.
和一个前辈分到一组共同完成一个策划。按我平时的了解。这个话题是她所不喜欢的。刚开始我自己心里就有些忐忑。毕竟是要合作的搭档,如果她不喜欢,做起来肯定是别扭的,那种感觉我是知道的。  相似文献   

9.
彭华清 《班主任》2012,(12):42-43
我正在上课,突然学校后山上响起了鞭炮声、哭喊声,学生们好奇地站起来往外看,还有几个兴奋地叫喊着:"埋人啦,埋人啦!"我示意学生坐好,准备继续讲课。这时,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大声问道:"老师,每个人都会死吗?人死了会变成什么?"见学生们一个个睁大双眼,脸上写满了问号,我脑子里有了主意:何不趁机跟他们聊聊"死亡"这个话题?于是,我说:"老师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有几位高中学生写信问我:你欣赏哪样的高考作文?我的回答是:我不喜欢那种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的高考作文,我欣赏那种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高考作文。我一直认为,文章是作者生命的表达,真正够格鸟瞰天下纵  相似文献   

11.
向死而生     
主持人语 说“死”,其实是在说“生”。正是对生的苦苦依恋.人们才一直纠缠“死亡”这个话题。就像高僧们说“放下”,其实正是“放不下”;就像人们呼唤“和平”,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一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一个人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会自己抛掉自己的生命.印度梵文中"死"这个动词,变化形式同被动态一样,我一直觉得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印度古代语法学家深通人情,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形式.死几乎都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13.
自私之美     
母亲走了十几年,好长时间,我都想写点东西来怀念母亲,但一直未动笔。我要写,是因为母亲走了十几年,可母亲一直活在我的梦里。我目睹母亲死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最悲痛最不忍又最深刻的,但母亲死的情景从未出现在梦里。想必是每个母亲死后,都一直活在子女的梦里。母亲活在我的梦里,母子情依依,该多好。但梦总会要破的,每次醒来梦破,母亲就又死了一回。这对于亡母和我,太残忍,太撕心裂肺。所以,我想用一些文字,给母亲安魂,让母亲死在我的梦里,在梦里看母亲飘逸西去,魂归魂归处,我这样自私地认为。我要写,是我感到非写不可。曾经对一切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这个冬天,很多人想象中的"温暖南方",被一条微博终止了。一位来自北方的网友"琉烬沧笙一睡过叶修",用一条微博这样描述在南方的感受:"我要提醒东北的战友们,冬天没事儿别去南方!我求你们别去!冷死了!别以为你是个东北人就抗冻!离开暖气你啥都不是!我在安徽,零上5℃都冻出了眼泪!室内外是一样的!一样的!南方人都是神啊!怎么抵挡那种可怕的温度的!我在东北零下30℃一条棉裤hold住,到了南方两条都没用……"  相似文献   

15.
檀香之死     
很长很长时间过去了,我才提起笔来,虽然好久没写字了,但这不能证明我好久没有思考。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檀香到底会不会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这个。其实他死或者不死都与我没有直接的干系,也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化学、物理反应什么的。因为白蜡死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冷淡地度过了一天。这就相当于我的家里有一条或者两条鱼都是无所谓的。我还是在不停地想这个问题:檀香到底何时会离我而去呢?  相似文献   

16.
死亡的体验     
死,这个概念,在我这个年龄的少年心中只不过是一个虚无缥渺的可怕幽灵,但却从未尝试过那种恐怖的体验。可就在去年夏天杭州向阳游泳池游泳时,我到鬼门关去走了一遭。那是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由于连续十几天不断的霪雨骚扰,那天太阳尽管猛烈地照着,天穹还是好像大病初愈,苍白无力,但也不失为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蒋勋说宋词     
蒋勋 《当代学生》2012,(Z4):38-40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两句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也就是我提到最能够入画的那种画面。"独立小桥风满袖",它绝对可以是像宋徽宗后来拿来考画家那样的一个诗体。我们大概都有过这个经验,在某一个傍晚,有风,然后你自己站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你的衣服被风吹起。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有无数的共产党员,用他们那种无私、敬业、勇敢的高尚品质和魅力,感染我们,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他们那种崇高、伟大、奉献的人格形象,是我们心中的"红星"。  相似文献   

19.
一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当年我们所做的那种行为叫"霸凌"。转学后的她从此断了信息,仿佛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才会偶尔在梦里见到她一如中学时的脸庞。【绰号】那年,相信父母师长所说的读书才有前途的我,全神贯注于学业表现。因此,我对每个同学都抱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没有闺密,也没有讨厌  相似文献   

20.
校长究竟要不要带课?这个话题在教育界一直颇有争议。我的观点是:校长要带课。因为,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位好教师。是教师,怎能离开三尺讲台?其次,校长应是"教师中的首席",不带课,其引领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