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铁生,一个以残缺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坛的人。因受心理学家阿德勒对自卑和成功的言论影响,使他在暗淡的前途中看到了一线希冀,并最终以自身真切的生命痛苦,铸就了独特的文学视野,不但证明了残疾人自身的价值,还为普通人完成人生旅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无尽的启示。生理的缺失带给了他不可回避的自卑情结,使他不由自主地陷于命运的诘难和惆怅之中。  相似文献   

2.
名著考查作为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特色,它的命题历经几年的改进已日臻完善。本文从科学规划进度、自主阅读梳理和探究设题三方面探究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语文的复习指导上,广大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学生选择传记类文本阅读,甚至是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从本质上讲,文学类文本和传记类文本没有根本的难易差别,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本文解析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点,并给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以寓言化的笔法讲述了盲艺人追寻人生目标的故事,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道出了“目的本来没有,原是虚设”的哲理,然而作者更着意于表层以下的意蕴挖掘,既然目的是虚设,就更应该注重过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不少,让广大师生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在作品的选材上,一改往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而变为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其中第13题问"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道题是非常有难度的,很多考生对这道题的理解似是而非,有如雾里看花,觉得好像和某些知识点有关,但又没有把握或者答得不确切。其实,考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情有可原的,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了考生的困扰。一、命题者选材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阅读在语文学科教学和评价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功能,多指向学生的言语发现、精神体验、阅读空间建构与思维发展。教师应立足于文学类文本的审美价值追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体系,充分把握文学类文本的特质,准确搜寻和捕捉评价点,运用适切的技术和手段,使评价内容更趋于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以形成对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的多角度、创新型评价。  相似文献   

7.
邢荣 《中国考试》2023,(11):37-44+54
纵观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可以发现其中的重要变化,即在所谓反套路背后,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基本阅读方法的关注,如不同类型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经典作家有各自不同的阅读基本法。近一两年来,在怎么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如何赏的新动向,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主动鉴赏的引导。对这些情况加以细致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备考,还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的设置,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相关要求,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同时,研究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也可以发现,考试与课标、教材之间的密切联动,使三者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丰富的动态资源,高中教学应注意对这些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及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2014年的高考中,文学名著阅读的处境还是非常尴尬:一方面,新课标也大力倡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并推荐了一批书目。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教师也在奔走呼告,说阅读名著有好处,好得不得了,大有不阅读名著就有民族危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语文高考越来越强调阅读能力的考查.从内容上看,高考语文阅读涵盖了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大阅读.在这三大阅读中,无论就考题难度还是考生得分低迷情况而言,尤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甚.纵观近年来全国卷以及各省市卷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可以发现在材料选择、考题命制方面的一些规律.我们只有认识这些规律,明确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趋势及其解构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考场环境、阅读时间、试题命制及答题规范等因素制约,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进行适当删改,成为试卷命题者采用的常规策略之一。2022年全国高考8套语文试卷,均一定程度对选用的文学类文本做了删改处理,其中尤以新高考Ⅰ卷对入选的小说文本《江上》进行的压缩和删改为甚。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倡导整本书阅读和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改革趋势和命题逻辑下,以删改后的文学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材料选取、考点安排、试题编制三个方面,对2009年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测试特色进行总结,探讨其在试题命制上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高三师生在备考这类试题时,应放开思维的触角,从不同方面去悉心体验、感悟。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近六年来全国范围内的104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修辞的角度命题的共有57套89道题。主要修辞格出现的情况大致如下:比喻24道题,约占27%;对比23道题,约占26%;比拟16道题,约占18%。这三种修辞格被考查的次数占所考查辞格总数的71%。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尤其应该涉猎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4.
从笔者三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来看,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生主要存在三大问题:(1)考生对题目的问题实质不能完全理解。(2)不会分析材料。(3)答题思维混乱。下面我将结合平常教学的实例详细地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一、题目理解不到位的原因分析题目理解不当,首先与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制具有综合性有关,命题人把两个考点进行综合,以锻炼考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2022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关注点,根据考生水平组划分,对考生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答情况的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考生存在阅读体验单薄、阅读手段无序、答题模式“循轨”等问题。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提出唤醒阅读经验,探究文本主旨的深刻性;重视个性阅读,增强文本理解的主动性;提倡多元评价,强化学科育人的有效性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有意消解一些不利于阅读检测和不合阅读规律、阅读本质的因素。基于这一命题特点及变化,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复习备考需要重构阅读的知识体系、阅读的专业化思考和有效的生长式阅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尤其应该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9部。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可见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学校由唯分数论逐渐过渡到关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做好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们在语文课堂当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们要激发学生们的文本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文学类文本包括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的文本,一直都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提升高中生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高考胜算,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本文将从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三个角度来分析优化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苗陈亮 《学语文》2009,(4):35-35
2009年高考已是尘埃落定,轰轰烈烈之后一切归于沉寂,该是思考的时候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今年我们安徽省的语文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