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鹃 《考试周刊》2013,(32):49-49
小学语文和数学不一样,不仅要靠教师的"教得",还要靠学生的"学得"、"习得"。针对"听说读写"教学,教师常常是反复地讲,可许多孩子仍然是写作不解其意,写作不得技巧。小学语文追求的是"趣味",要想使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写作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情感教学和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嗣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教师变成了"演员",将原本最生动有趣的课文演绎得枯燥无味.将原本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变为现在的"导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师主导,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正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六年了。这几年一直非常迷茫:每天累死累活,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怎么总也学不会?学生真是太笨了!工作一直是一边发牢骚一边干。都说"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怎么不会教了?别的老师在喝茶时,我在研究怎么上课,怎么提高成绩呢!可事实却是:我教的班级一直成绩都不好。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学生基础太差,学生太笨……很少去考虑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好,也要学生学得好,这样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认为只要把课上好,把语文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了教学质量低,无法适应当前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此,本文谈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阅读·改变     
正多年来,传统的语文课堂低效、高耗,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学生上课时非常难受,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要听,往往教师讲得最得意之时,就是学生听得最痛苦之际。学生成天坐在课堂上被动听课,接受"满堂灌",不会主动学习,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经不起考试的检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计划"研究重点项目,也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从2006  相似文献   

6.
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王会元 《师道》2003,(1):23-24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教材一直顶替着课程,"教语文"成了"教课文".教课本成了语文教学的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慢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结果,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成了教材的奴隶.  相似文献   

7.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他上课自己讲得极少。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他从来不讲。学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不直接讲,而是做些启发性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解决。对学生的作文和其他语文作业,他从来都是阅而不批,把批改作业的活动留给学生自己进行。可是,他的教学成绩始终不在别人之后,教出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手。今年中考,同年级语文成绩过百分的考生全出在他教的班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叫“懒师出高徒”。这话乍一听有悖常规,甚至有些荒唐,但仔细想想,却有一定道理。首先,它把学生变成了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总想把语文教活教好,但总不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确实是很难把握的一种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而且教法单一,内容贫乏,以致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对语文渐渐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时候,语文教学面临这样的尴尬: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精心解读文本,挖掘每一个知识点,找准每一个训练点,每一步细节化,确定化,结果是往往自己讲得天花乱坠、声情并茂,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导致课堂"教"与"学"脱节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教师备课、上课时,一味地说教霸占了课堂的话语权力,一味地提问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广度,竭尽全力的指导成为学生"被灌输"的痛苦根源。一、是谁导演这场戏  相似文献   

10.
虽说一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现实却往往相反:语文教材编写,教、学、导、考各个环节的诸多方面,严重违反了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严重剥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权利。这是一种极为普遍而十分不合理的现象。何以见得学生学语文没权利?所谓权利,当然指主动权、支配权,并由此获得利益。语文教学的现状怎样呢?讲得太多了,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思路思考教材。练得太杂了,学生不能按自己的需求掌握教材。  相似文献   

11.
刚开始教语文时,总是按部就班地借助教学参考书,按照“作者介绍-分析文章-归纳中心及写作方法”的程序进行教学,每课如此,学生听烦听腻了,自己越讲越没劲。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得有兴趣,自己讲得轻松愉快,是我多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的一个难题。实践出真知,这几年,我的语  相似文献   

12.
追梦     
教语文,是语文教师天天过的日子。学语文,是学生们天天过的日子。如果问一句:我们的教师语文教得幸福吗?我们的学生语文学得幸福吗?我们会听到怎样的回答呢?哪个教师不愿把语文教得有滋有味?哪个学生不愿把语文学得多姿多彩?人心所向,大道至简,"享受语文"就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沧州语文人"不懈地追寻着梦中的那个理想家园:共享语文每一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高三语文的复习陷入了"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一种怪圈,我想结合自己近年来的高三教学的亲身经历,试着谈谈自己对这个怪圈的几点思考,希望高三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能够加以重视和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一堂语文课,教师把课设计得异彩纷呈,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追本溯源,并非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而是教师始终把他们置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围着教师转,费尽心思去猜老师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对此,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刚刚与这个办法相反,是教学生们什么都依赖教师,自己不用花一点心思,所以要不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  相似文献   

16.
多讲多练不可取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胡富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课文讲得过多,一是要求学生做题过多。这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讲得过多的表现之一,是课堂上所教内容偏多偏深,远远超出了...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人人敬慕的职业。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决定了教师的层次和水平。具有高品位追求的教师,他的教学会时时闪烁智慧的火花,他的人生会处处奏响奋进的主旋律。17年前,初涉教坛的我以勤奋来充实每一个45分钟,以谦逊去求教名家名师。我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更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赞扬与肯定。起步是可喜的。但实践告诉我:对于中师的语文教师来说,其教学不仅应定位在自己讲得好,更应把立足点移到学生的"今日之学"和"明日之教"上,这才是寻到了中师语文教学的真谛。为了实现教师"今日之教"与学生"明日之教"的转轨,我承接了由吉林…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得好,高分不会跑。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得语文者,得高分。提高语文成绩,最关键的还是写作。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写作的必要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思"、"学"、"教"三个方面,对中学语文,尤其是初三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66):71-72
要把语文教得实而不死,实而能活,就得与时俱进,灵活施教,让学生学得愉快。为此,教师首先自己得"活"起来,必须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闭门造车,关门教书那永远是不可能把学生教"活"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如此叮嘱老师们。作为教师,自己就应善于学习,不断从书籍中汲取思想和力量,因为只有自己"活"了,才可能把你的孩子教"活"!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为"语文"作了这样的诠释:"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表达。由此可见,学生学好语文的衡量标准尺度可理解为他是否能说会道,是否行笔自如。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