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题。但这与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压抑人性,压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因素及其效用是极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突出地表现在日下盛行的教育考核评比体系上。反思教育考核评比操作中的问题,克服追求教育“GDP”而导致的教育过程的“去人化”、“材料化”倾向,对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的教师考核工作中,仍然沿袭传统的“评比”模式,“评优评先”、“名师工程”几乎左右和引领了教师所有的价值追求。“评比”真的就能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一流的教师团队吗?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原因之一:“评比”未必能产生真正的“名师”。  相似文献   

3.
杨静 《今日教育》2006,(10S):14-14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谢家湾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快乐、健康、和谐。“知荣辱,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在该校师生中引发了积极反响。 一、学习“荣辱观”,争创“红梅花” 学校在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中加大了活动的执行力度: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朵朵电视台、红梅花评比栏等途径大力宣扬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狠抓养成教育期间,通过“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评比栏.从学生养成教育的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玲 《山东教育》2009,(12):14-15
“生命因爱而精彩”是我们的.特色教育理念。确立“真爱教育”为特色学校建设思路,是对学校前期特色课题“主题活动化教育研究”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将原来的十大主题提升为“真爱”,保留“活动化”的组织风格,同时将原来单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为如今的三条实施途径: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人的养成活动,其关乎人的生命成长和美好人生。作为教育的一种空间形态,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在谈及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主题时,实际上指涉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美好期许。教育关涉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为己之学的活动。我们期待着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使得自己由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更好的状态,显现出生命的应有气象和本真样态,达至生命的妥帖地安顿。而在现实中,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的培养,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不满和抱怨。为此,对于教育中人的培养问题,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回到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同时,随着人们对优质学校教育的现实欲求日渐提升,回到学校教育自身,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又显得尤为重要。我校从实践找不足 ,从挫折中找教训 ,从摸索中找规律 ,从而使全校师德师风发生了根本转变 ,教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一、用丰富的活动激励人我校以开展活动为载体 ,不断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 ,拓展师德教育的空间 ,使师德教育常抓不懈。一是开展了“一学二谈三查四承诺五讲”德育系列活动。二是开展了以“四心”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三是开展了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目标管理考核活动。四是开展了岗位明星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价值教育的事件、活动、课程、要素的集结点,价值教育校本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效之道。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的三重内涵是:让价值教育在学校生活母体中孕育,在学校文化场景中生长,在学校课程群落中呈现。价值教育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在价值教育实践中落实"四本",即以学校人、学校事、学校情、学校景为学生价值教育之"本"。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四条路径是:搭建价值教育的学校共同体,改变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发掘学校价值教育的特色资源,雕琢学校价值教育的主题景观。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8,(2):11-11
北京教育学院顿继安认为,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对教师进行考核、评比、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之间也会在这方面进行攀比,这就在无形中为教育科研涂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据调查,在北京市的中学教师中,有49.5%的人做研究是为参加评选或者为评职称。这种研究基本上是“临时抱佛脚”的产物。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学校与专业研究团体合作的正式立项课题研究中。为附会学校“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临时抱佛脚”拿出一些所谓的“研究课”来应景。这样的研究非但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而且会给教师增加不少负担。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谢家湾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快乐、健康、和谐。“知荣辱,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在该校师生中引发了积极反响。一、学习“荣辱观”,争创“红梅花”学校在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中加大了活动的执行力度: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朵朵电视台、红梅花评比栏等途径大力宣扬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狠抓养成教育期间,通过“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评比栏,从学生养成教育的八个方面,即普通话、课间操、课间文明、眼保健操、服装仪表、午间秩序、班级清洁、黑板报入手进行了评比。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1.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的演变,虽与人类社会自身对教育认识不断深化密切相关,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评析三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可分为群体社会教育、物化社会教育、自主社会教育三个阶段或形态,并对各个教育 发展形态的特点及相互内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物化社会的教育形态阶段,教 育以智育为主,教育的发展必将步入自主化社会教育形态阶段。  相似文献   

13.
高教建构理论已经不同于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实用主义教学,高教基础类型的建构与工具、工程、项目的融合,高教应用建构与地方经济、国家战略融合,高教的发展从来都是"全社会"机制,形成"时代-制度-强国"等全社会分布式的成长,高教具有"自我建构-产教建构-教育建构"的新的发展路径。基于"问题-现实-社会"现代高校教育基础的延伸,确立现实化能力与社会化体系的高教应用体系的战略机制,提升了高校基础"融合-拓展-建构"的社会服务水平,以及新时代"服务对接匹配"的社会主义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实施“三生教育”需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和主体教育理念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需要从体验、实践、认知、感悟、内化、外显等方面着力,从体制机制、研究和宣传、师资培训等方面强化基本保障措施,从认识上正确处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工作上处理好课程资源整合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穷人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穷人教育学,就是要将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将教育立足于解决社会难题和矛盾,用教育公益性和教育公平性化解社会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当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正逐渐降低,事实上它已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从表层的原因看,是由于只重知识传授和规范约束而缺乏意义引领,道德教育逐渐远离人的生活世界;从深层的原因来看,则是由于当下社会中所存在的多元价值观使得道德教育处于一种无所依从的迷惘境地。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走出此种困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已引起社会各阶层普遍的注意,为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们,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但是改革进行了几十年,非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现了越改越糟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思想的生成与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创业教育”思想生成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思想的提出进行了梳理,对“创业教育”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全民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全民创业教育”的提出引起人们对“创业教育”意义的全面关注,通过“全民创业教育”的实施促进全民的广泛就业,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与中国《乐记》作为欧洲和中国美学史上经典性的著作,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二者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美育思想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作一比较,对于我们充分运用文化手段调动全体人民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