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常常会听到幼儿天真无邪的表述:“老师喜欢我,因为今天老师奖励了我一张小贴画。”“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今天老师说我真棒。”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货美的话、一个温馨的动作,都能让幼儿快乐一整天。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真诚地爱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就可以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2.
我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见到本班老师能主动地打招呼,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家长也反映孩子信任老师,经常讲“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幼儿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喜欢老师呢?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不打我、不骂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我觉得,幼儿对老师的喜欢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是不够的,老师除了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达到情感的交融之外,还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本领的,是很能干的,这样才能增强孩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观念。老师爱我了丹丹升入中班后,不像过去那么爱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不爱我了。”“怎么不爱你?”孩子说不出来。老师既没有批评丹丹,也没有惩罚丹丹,那么为什么丹丹觉得老师不爱她了呢?家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委婉地向老师讲述了丹丹的心思。这位老师立即意识到自己教育工作中有疏忽,并作了改进和弥补。几天以后,丹丹高兴地对妈妈说:“老师爱我了!”妈妈急忙问:“老师怎么爱你的?”丹丹说:“她轻轻  相似文献   

4.
我希望     
师范还没毕业,有人问我:“你喜欢小孩吗?”我说:“喜欢呀。”“那你喜欢教师吗?”“也喜欢”“那你更喜欢什么?”小孩?教师?我言词闪烁。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多好啊。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可以别具一格地妆扮;可以天真地炫耀自己的新鞋;可以自豪地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可以显得幼稚;可以蹦蹦跳跳。哦!做孩子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地愉快生活。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个老师。是个老师多好啊。众兵包围,凛然如大将风度,多威风。可以得意地帮孩子剥开硬桔子;可以带领孩子“寻找春天”;可以成为孩子眼中的大画家;可以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哦!做老师真好,可以听幼儿唠叨不止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5.
电视上的一节美国幼儿教师上的“蚯蚓”课深深触动了我。说实在的,这节课远没有我们国内的一些观摩课华丽,但他们师生间平等、亲密的关系,教师对幼儿自始至终鼓励、称赞的态度,以及幼儿无拘无束的自主探索、自由发展是我们永远不及的。 这位美国教师一上课就让幼儿到教室的后面去捉“蚯蚓”,然后观察,教室里闹哄哄的。我们或许会说,这像在上课吗?我们的幼儿敢捉蚯蚓吗?可这位美国老师却说:“孩子连蚯蚓都不会捉,怎么去认识?”提了蚯蚓的孩子们兴致高昂,纷纷做着各种尝试,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总是简短、肯定而又真诚地赞赏幼儿。  相似文献   

6.
一包杨梅干     
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不管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还是今日追求的研究型教师,有一个教育家的博爱的胸怀、有对事业的满腔热忱,永远是学前教育的第一要义。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那么爱孩子。由中央教科所史慧中研究员主持的国家教委“七五”科研项目“关于《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近40%的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是不喜欢或一般。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孩子的爱?爱应当怎样体现在口头和行动上?教师、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付出真爱?  相似文献   

7.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填写幼儿发展评估手册的时候了,翻开一本本手册,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用笔一字字、一份份地填写下我对他们的爱。翻到原原的手册时,我却看到前面一页只有家长写的话,而教师那一栏却空空的,一个字也没有。我一惊,原来上次发评估手册时,原原的这本给漏填了。这漏掉的一份“爱”会给家长、孩子带去什么?虽然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提过这件事,但他们心中会怎么想呢?……我在那空白处补上了老师的话:“原原,很抱歉,老师不小心将你小册子上的评语漏填了,你能原谅老师吗?你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你……”我尽量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人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他的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我们的做法是:1.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2.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3.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胡永娟 《家教世界》2014,(20):57-58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可是正确地爱孩子,却未必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是人生的始发站,作为向导、老师,在家庭认读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唤起兴趣,让孩子想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要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走近阅读,还需我们成人的引领。1.创设一个舒适温馨的书窝。  相似文献   

12.
热爱孩子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而一个教师真正的爱并不是在于能热爱那些漂亮、活泼、可爱的幼儿,更在于爱那些能力一般、长相平平的幼儿。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孩子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师。”是的,作为一个教师,在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的同时,也应对幼儿教育倾入满腔的爱.每个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生活起居无不时时萦绕在我们心头.幼儿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老师的爱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那么.在幼教工作中,怎样热爱幼儿呢?  相似文献   

13.
随感录     
一个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她们应给幼儿以母亲般的爱抚,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最可敬的人;还要做到与幼儿“知心”。教师要与每个幼儿交朋友,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让你与他同享自己的欢乐。爱孩子,应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正当我为带过的一批大班幼儿步入小学而高兴时,一位一年级的任课老师来向我了解情况:某某幼儿的智力如何?某某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某某孩子的思想表现如何?我含笑回答道:“孩子们都很聪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都不错,我很喜欢他们。”这位老师似乎有些失望,因为我没有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这位老师也许是出于想多了解一些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的目的而向我咨询。但外界先入为主的评价信息,往往会影响老师的评判标准和对孩子的态度。作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努力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个幼教“法规”的颁布和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法正显示出它极大的优越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承认。改革向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克服以往旧的教学弊端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以不断完善教学艺术而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一、全面了解幼儿,正确对待幼儿 以往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习惯于直接控制幼儿言行——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老师的口令。这种生硬、呆板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幼儿智力的开发,抑制了幼儿个性的积极发挥。实际上“规程”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活动而不是去控制幼儿的任何行动,即要求控制幼儿从原有智力基础出发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具体行动,要恰如其分地给孩子以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就必须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不能对幼儿存有偏见或偏爱。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我分析为以下几点:其一是由简单的审美意识所造成的偏爱:教师喜欢长相漂亮的孩子而忽视其貌不扬的孩子;甚至对丑孩子产生腻烦心理。一个丑孩子因得不到老师的喜爱回家曾问他的母亲:“你干嘛生我这么丑?老师讨厌我”。漂亮孩子似乎有天生的优越条件而受到青睐,这就造成貌丑孩子的自卑  相似文献   

17.
给孩子机会     
在《纲要》中我们发现,“机会”一词频频出现,诸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和条件。教师要提供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等等。可见,机会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机会呢?给孩子大胆尝试的机会“学会尝试”是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大教育家叶圣陶在半个世纪前就批判教育的单向灌输现象。他说:“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只是来讲的,学生也只是来听的;大学…  相似文献   

18.
2岁~3岁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奇怪的是,常听到幼儿园老师特别是小班老师诉说班上孩子不爱画画,有的孩子甚至一参与绘画活动就哭。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不同园所小班幼儿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回答孩子不爱画画的占调查总人数...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应该爱自己的,吃饭、穿衣等事情家长帮自己做也是应该的,很少有孩子想过去爱老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一、让孩子了解爱意味着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先让幼儿轮流谈谈“每天家里人要帮你做什么,家里谁最喜欢你,他们是怎么喜欢你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好。讲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20.
张燕 《考试周刊》2014,(40):190-190
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幼师,都应该具备做幼师的基本素质。热爱幼儿是幼师最基本的品德,不管老师长相如何、年龄如何,爱孩子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样的老师才能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只要教师从心里爱孩子、喜欢孩子,孩子一定能感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