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是1:200。200名学生对于辅导员个人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况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获得最大效益,保证工作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的一个命题就是:整体关怀、个体关注。作为一个辅导员,要做到整体关怀与个体关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他们只有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做到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融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与科学管理的融合、团队教育与目标教育的融合、网络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好辅导员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单个辅导员知识能力有限与所管学生群体思想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必须改变现有的一个辅导员对学生群体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作用,实行以辅导员整体对学生整体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当下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辅导员们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职业,因而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角色,重视起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教育。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心里健康教育工作上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专业化的分析发现,优秀辅导员在专业化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在系统理论方面,具备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等综合知识,初步构建了学生工作理论指导体系;在专业权威方面,在学生事务和个体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具备了学生工作的专业权威;在社会认可方面,以实际作为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得到了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在伦理守则方面,对学生和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爱是辅导员共同信奉的伦理守则;在专业文化方面,凭借"亦师亦友亦亲人"的专业形象,构筑了亲情式的专业关系。这为我们推进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参考。在推进辅导员专业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着力处理好技术型的事务管理与反思型的思想教育、个体内在的自我发展与整体外在的体制推动、专业形象的权威性与专业关系的情感性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淑通 《文教资料》2010,(29):183-185
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工作中的政治性与专业性的关系问题、辅导员的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双重身份”定位以及辅导员专业化过程中的国家计划推动与个体成长是值得重视的三对关系。要认识到:政治性和专业性是辅导员专业化的一体两翼,不可偏废:要逐步使辅导员形成独立的身份和群体,形成“单一身份、多种角色”: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更需要辅导员个体甘当“守望者”,真正推动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天和学生交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辅导员能否和学生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是整个学校能否保持要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是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从辅导员应具有的人格魅力、师德形象、文化素质、情感投入几个方面谈谈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职责,以达到发挥高校教书育人整体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女辅导员胜任力是指女辅导员所具有的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绩效相关的,旨在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人格结构、行为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之总和。目前高校女辅导员在职业胜任力上存在角色冲突现象严重、职业倦怠现象突出、自身能力不能胜任等问题。提高女辅导员胜任力必须从个体素质、职业规划、人事制度等层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一直是辅导员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站在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该问题又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建红 《高教论坛》2013,(1):102-104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按照1∶200配备辅导员,用专职辅导员制度替代班主任制度,在教育和管理上存在明显的缺点,需要科学构建辅导员与班主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践行者,其实际工作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要充分彰显教育的仁爱关怀。本文立足于此,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关怀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的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与能力的强弱。在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阐述了影响辅导员工作效果的因素有: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其对学生的了解、对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对班级风气的引导以及对特殊群体的关注等;提出了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体会。指出辅导员一定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精选良将,建立能征善战的班干部队伍;坚持原则,注重发展优秀学生入党;突出特色,建立优良的学风、班风和舍风;关心帮助特困生,把国家、学校的关怀和温暖落实到各项工作措施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与限制。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现实生态环境表现为:高校辅导员正在被边缘化,整体生态环境缺乏平衡,生态位受到挤压,且多种生态因子有成为限制因子的趋势。构建高校辅导员的和谐生态环境,应积极关注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确立整体生态环境观,营造凸显人文关怀的制度生态环境,改善高校辅导员"边际人"群体的物质生态环境,并为其创设健康、豁达的心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管理队伍的发展与稳定。高职院校应当给予辅导员更多的人文关怀;优化管理,明确辅导员职责;开展职业培训,帮辅导员找到好出路;完善辅导员的自我调节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电影《小鞋子》作为电影疗法的药方来透视学生心理,通过对电影疗法实例的分析,给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辅导员应针对学生情况选择电影,通过情感共鸣达到教育效果。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对电影细节关注的差异,根据学生对电影人文关怀的不同思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并为之后学生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熊伟王建锋  贾叙锋 《双语学习》2007,(8M):109-110,111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和学生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正确看待辅导员职业发展与定位、考核评价和个体的自身发展等问题,明确其工作职责,解决其待遇、职称问题,以及调整相应引进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确保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真诚与和善.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高校辅导员就必全面地培养自身素质,用健全而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开展深度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要全面掌握学生状况,与学生深入融合,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开展分级分类谈话制度,将深度辅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深度辅导工作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风气、就业压力、教风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高校学风有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好就业服务,加强与学生、教师的沟通协调,实施人文关怀,建立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