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2.
黄桂林 《湖北教育》2003,(11):34-36
教学案例 阅读《月光曲》,一教师抓住《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的背景、兄妹俩的想像与《月光曲》的关系,引导细读深究。 师:《月光曲》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兄妹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细细地从第2节读到第7节,从中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5.
画图背书     
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写景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我本来很怕背写景的课文,可是,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摸索出了“画图背书”法以后,就再也不怕背诵写景的课文了。那一次,学习完了《月光曲》后,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屋内的情景,第二个自然段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第三个自然段是贝多芬记下《月光曲》。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最长,背起来也最吃力,该怎么背呢?开始时,我一句一句地…  相似文献   

6.
何捷 《教育文汇》2004,(1):39-40
教《月光曲》,教师一定会在描写皮鞋匠和妹妹一起倾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出现遐想的第9自然段的教学中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7.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月光曲》一文 ,叙述了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一所茅屋里遇到穷兄妹俩后 ,感情由同情到激动 ,再到兴奋 ,即而创作出了《月光曲》。全文的主线非常清楚 ,那就是以贝多芬的情感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抓住这一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一、以创设情境来显情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 ,更贴切 ,更能激发人的感情。因此 ,上课之前 ,我便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 ,很快把…  相似文献   

9.
电教媒体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一条渠道,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准确地选择最佳作用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才可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最佳作用点上着力。将教学重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用投影和电视将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月光曲》的教学中,我认为文中最鲜明的形象是兄妹俩在《月光曲》的音乐中,联想出一幅幅美丽而富有变化的画面。兄妹俩的联想把贝多芬的音乐语言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理解《月光曲》旋律变化,体会贝多芬内心…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传说中贝多芬谱写钢琴名曲《月光曲》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中贝多芬借清幽的月光奏出令人神往的曲子,兄妹俩凝神静听,展开联想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贝多芬感情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了解他所具有的善良爱心和卓越才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整整一个多月,我像着了魔一般,在体会,在揣摩,在思考:在清幽的月光下,在望了望身旁兄妹俩的一刹那,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10月22日上午九点十分,我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太原赛区第一会场的讲台上,结束了《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课临近结束时,在《月光曲》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借助画面背诵,高效"内化" <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的一段描写堪称经典.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兄妹俩随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的曲调变化,产生了美妙的联想,由刚开始波光粼粼的平静海面联想到朋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情感随着大海的变化而起伏.  相似文献   

13.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4.
<正>《月光曲》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笔者在教学中,呈现了两处亮点。亮点一:借助白板的绘图功能创设演示情境,依图背诵,高效“内化”,突破教学难点。《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产生丰富联想的一段是本文的一个高潮部分。兄妹俩的情感随着波光粼粼的大海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意境、语言都非常优美,  相似文献   

15.
《月光曲》与《C小调钢琴奏鸣曲》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关于德国杰出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献给他初恋的女友朱丽叶,琪察尔迪的,作品反映了当他恋爱失败并患耳疾后痛苦失望的心情。《#C...  相似文献   

16.
教《月光曲》,大家一定会在描写皮鞋匠和妹妹一起倾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出现遐想的第9自然段的教学中下足功夫。在一次的日常教学中,笔照例在这一段的教学时留出时间,创设情景,希望孩子通过感情朗读——充分想象——畅谈体会,能充分地融入中,理解课,产生共鸣,从而体验作驾驭语言的技巧,并在此过程中试着感受到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可是令笔所料不及的是孩子们对课细节的捕捉和发掘,使得这原本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成了教学时又一靓点。  相似文献   

17.
笔者前不久听了《月光曲》一节课。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是写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而产生的联想。”教者立即纠正:“这一段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学生有些疑惑不解,提出质疑:酷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曲子难道没有联想?那么“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干什么?于是教者反反复复地解释,耗费了不少时间。很显然,教者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学生搞清楚这一段主要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讲解时一味的回避盲姑娘也有联想,也在联想。因…  相似文献   

18.
一、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推敲,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教学中,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体会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体会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他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二、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教材中有…  相似文献   

19.
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灵感。《月光曲》是贝多芬在特定情境中即兴创作的光辉作品。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体会领悟贝多芬的创作激情缘何而来。把这个难点解决了,埘《月光曲》音乐内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月光曲》的旋律由舒缓到激越与贝多芬的感情越来越激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学生心中点燃一份如贝多芬一样的激情便奠定了本课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月光曲》(人教版六上)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话里充分流露出了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以及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正是这份手足深情,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于是推门而入为盲姑娘弹奏一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对话,读出感情,释放自己的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