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省教委命名了90所中小学为四川省首批中小学校风示学校。自省教委号召全省中小学积极开展争创校风示范学校活动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校容校貌整洁美观、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的中小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三让一树”活动深入开展,在层层推荐、深入考查的基础上,省教委命名了首批中小学校风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校风,主要是指一所学校的氛围.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集体体现,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校风的好与坏,直接涉及到一所学校的文化与性格、气息与气质、品味与格调,精神与灵魂.加强校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深入地分析校风的理论内涵,研究当前校风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首,以关怀为先”,设计建设良好校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学环境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与教学方法直接相关的学校环境因素。如学校的校风、校容、校貌;学校的物质条件(教室、实验室及教学仪器等);以及班级的组成规模等,所有这些因素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都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一、校容、校貌、校风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所学校的校容、校貌和校风对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良好的校容、校貌可以给师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陶冶师生的性  相似文献   

4.
校风是衡量学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在共同的目标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集体努力而形成的一种风气。校风包括学校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校风的物化具体体现在校容、校貌和校纪上。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对全体师生产生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行为作风适应它的要求,自觉地抑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作风。因此,培养优良校风,是加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培养和树立优良的校风呢?  相似文献   

5.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它是学校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校风是学校成员所处的精神环境,它通过校容、校貌这一物质环境有所展现,但主要体现在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上,又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领导的作风。  相似文献   

6.
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检验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每一所办得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学校,无不具有自己独特而优良的校风.优良的校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行为品德、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校风是学校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社会魅力的高度体现。一所学校校风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人们对学校的认可程度,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说,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8.
<正> 校风,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一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对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社会主义觉悟、道德品质、文明修养、较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任务都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良好的校风包括哪些内容,又怎样培养呢? 1.办学方向明确。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成为城乡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知识,懂技术,守纪律。有许多学校把“争做文明人,建设文明校,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把学校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干一流工作,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做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而使良好校风的形成有了根本保证。2.要有良好的领导作风。学校能否有好的校风,  相似文献   

9.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然要向社会展示其形象。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不关注学校形象的塑造。一、为什么要塑造学校形象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学校形象好,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倾斜,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师生的认同,它可以优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通过适当的方式,它可以转换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财富。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风好、校容美、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  相似文献   

10.
“校风者,一校之风也。风气正,则校兴,若春风化雨,泽惠后代;风气邪,则校衰,积重难返,误人子孙。校风犹一国之传统,其发端以至形成,非朝夕之功,乃积淀之力。”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校风对:所学校的影响程度,对受教育者的重大影响以及校风形成的特点。这使得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建设中应注意到不仅仅要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还应该看到软件的重要性。其中,校风是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但绝不能因此而放松校风的建设。那么,什么是校风呢?关于校风的概念,目前社会上有这么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校风,主要是指一所学校的氛围。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集体体现,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校风的好与坏,直接涉及到一所学校的文化与性格、气息与气质、品味与格调,精神与灵魂。加强校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深入地分析校风的理论内涵,研究当前校风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首,以关怀为先",设计建设良好校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思想道德行为作风。校风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说它是无形的是因为它不是一种课程、几项制度,而是一种氛围,一种风尚;说它是有形的,是因为它能从全校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精神情操、工作情况、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来。在时间上,它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在空间上,又有覆盖面广、扩展性强的特点。 概括来说,校风包括领导作风、管理服务作风、教风和学风,其中,领导作风特别是校长的作风是校风的风源。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风和学风是校…  相似文献   

13.
校风是学校向社会敞开的大门,人们通过这道大门,可以评价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可以鉴别一所学校的优劣。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校纪、校规,对学校的师生员工有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对学校管理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管理要重视校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一、校风形成的历史特点一所学校要培养和提倡一种校风和学风(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自己学校的特点,也必然反映当时的历史特点。因为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于社会性质和历史条件,而通过人们的思想工作,又反作用于社会。一所学校学风,校风的提倡与形成,是由学校性质、培养目标决定的,也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师生群体在长期的教育中、管理中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是一所学校的领导作风、学生作风、教师教风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有优良的校风.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学校无价的教育资源,它表现为:政治上的教育力,学业上的推动力,道德上的约束力,环境上的熏陶力,团结上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校风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又是学校教育的力量。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便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成为影响学校现在与未来的一种重要管理因素。校风是由学校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的统一体。而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主要内容,好的领导作风是造就良好校风的关键,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不可分割。其具体内容应是根据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基本任务,结合本校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校风,即一所学校的整体风气,办学风格。就是一所学校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辩证统一的"精神环境"。人的因素包含着领导的作风、学生的学风,而物的因素则是学校的环境、教学仪器和财产的分配等。人与物相互作用的外在体现,就涵盖了校风的实际内容。一所好学校必须有良好的校  相似文献   

18.
一种良好的、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或是一种精神状态的选择应是校风的具体体现。有了符合于社会潮流的校风,则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一所学校引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命脉之所在。但在当今的学界对于校风方面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仅从此入手,对校风、育人和社会各方面关系进行初步探过,并通过这样的探讨进一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校风建设及其对学校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吴杰 《教育》2014,(7):66-66
学校教育具备多特性,其中教育的文化性则是贯穿学校教育过程始终的唯一特性。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有和共享信念,同时又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是生长的、绵延的、至柔的,是一个习得交融创生过程,最终由内而外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气质,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0.
校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反映。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又是无法抗拒的教育力量。不良的校风则是学校腐败的表现,是人们灵魂的腐蚀剂,有害于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树立良好的校风,乃是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塑造一代新人的美好心灵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的的校风,乃是整个社会教育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培养新型的教师以及培养接班人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师范院校应该有什么样的校风以及如何培养这种良好的校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