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15名中老年女性在长期长距离步行锻炼前后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发现坚持长距离步行能使造血系统增生活跃,红细胞代谢加强,探讨了步行锻炼的健身机理。  相似文献   

2.
运动健身篇     
《校园足球》2011,(1):90-91
【正】步行能增强人的心血管机能,改善血液循环。坚持步行锻炼,有益于防治肥胖病。特别在空气清新的户外散步,能改善人体神经功能,使大脑放松、精神愉快、陶冶情操、有助于消除疲劳、得到积极性休息,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步行锻炼对更年期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观察步行锻炼对更年期焦虑症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和步行锻炼对更年期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41例更年期焦虑症患者每天进行30 min以上的匀速步行锻炼,持续2个月,同时给予药物治疗。40例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于开始步行锻炼和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水平评定分析,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表明:两组HAMA评分均下降,但步行锻炼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步行锻炼组SF-36大部分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MH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B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步行锻炼能显著改善更年期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合  王人卫  赵璨  徐亮亮 《体育科研》2016,(1):76-79,84
目的:制定个性化的步行运动方式,探讨步行锻炼对血压及血脂代谢的影响,为科学制定高血压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经严格筛选,最终有104人完成了整个干预过程。其中,男性27人,女性77人,平均年龄56.77+5.40岁,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采用步行锻炼的运动方式,观察步行锻炼前后血压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1.经12周步行锻炼,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显著降低(P<0.001)。2.总体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TC/LDL-c具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性上升(P<0.05)。步行锻炼前血脂异常者,锻炼后LDL-c、TC/HDL-c显著性下降(P<0.05);TC、TG、HDL-c趋向正常的比例增加。结论:(1)制定的运动处方可行。(2)12周步行锻炼后受试者血压下降显著,血脂代谢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学生步行量与体质的关系,建立大学生步行量参考标准;方法:使用计步器调查302名大学生1周的步行量,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Person相关法分析步行量与各项体质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建立大学生健康步行量参考标准;结果:大学生步行量与BMI、台阶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及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之间有低度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可建立台阶指数及格、肺活量体重指数及格和体质健康测试及格所对应的步行量切点;结论:11 000步/天可作为大学生步行量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选取福建省奥体中心国民体质测试站2021年体测对象中的334名步行锻炼者作为实验组,315名无锻炼者作为参照组。通过体质测试,分析步行锻炼人群与无锻炼人群体质差异,探讨步行锻炼对体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步行锻炼人群综合体质水平明显优于无锻炼人群;2)从整体上看步行锻炼人群的的身体形态要优于无锻炼组,体型更加匀称,超重率更低;3)步行锻炼组的肺活量与台阶指数整体上也优于无锻炼组,身体机能水平更高;4)步行锻炼组的肌肉耐力、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反应速度都要优于无锻炼组,但肌肉爆发力两组间并无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7.
从人体基本的生物力学结构出发,阐述了步行中平衡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最近的发展动态;从运动控制的原理出发,讨论了随着年龄的增加步行控制的变化特征;比较分析了多种实验结果,揭示了现有步行控制研究中的问题,同时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向春 《健与美》2020,(4):72-73
近年来,每天步行1万步已成为用来促进人们从事有规律的体育活动的流行建议。然而,你可能会想,运动生理学家为什么会推荐走1万步,以及这个锻炼量是否能帮助你达成健身目标?为什么每天步行1万步很重要?对于大多数来说,步行1万步相当于8公里的路程。15步这个具数字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家日本的步行俱乐部所采用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建成环境对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影响是公共健康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为此,本文针对国外近10年中有关交通距离、土地混合使用、人口密度、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街道连通性和网络设计、交通安全和环境美观等建成环境要素对人们出行方式和交通性体力活动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多数研究认为,这些建成环境要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步行、自行车等积极性出行方式的选择,改善建成环境要素可能有助于交通性体力活动量的增加。这提示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交通系统发展和公共政策制订来提高人们的交通性体力活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法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等8个学院的本科男生128人,女生154人,共2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佩戴日本产OM-RON(HJA-400)型号计步器基于日步行量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大学生平均每日步行步数为8808步,平均消耗293.73Kcal热量,其中男生平均为9013步,女生平均为8661步,此数值与维持成年人正常健康水平的每日行走"万步",消耗300Kcal的水平基本持平但略有差距;双休日中男女生的步行量可能由于周末活动增多而均有所增加;由于专业性质等原因,理工类专业学生平均日步行步数小于体育专业学生,但大于文史类的学生;大四学生由于面试等活动增多的原因,比其它学年学生的每日步行量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对青春期女生在不同类型步行活动中的锻炼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春期女生对不同类型步行活动的自主选择倾向表现为:a)社会性活动多于运动健身性活动;b)游戏性或竞赛性步行活动多于运动健身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多于游戏性活动,游戏性活动又多于竞赛性活动。青春期女生选择步行锻炼活动类型的动机主要取决于活动的社会交往性、活动的游戏性和竞赛性,而其健身性对练习动机并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游泳锻炼对混合型青年脑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混合型脑瘫大学生15名随机分为游泳组(男=4,女=3)和对照组(男=5,女=3)。游泳组除接受常规理疗和体育课外,每周进行2次各90 min游泳锻炼,持续10周。除体育课外,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理疗。结果:(1)经10周游泳锻炼,游泳组肺活量较锻炼前显著提高,选择反应时显著缩短,游泳组肺活量和选择反应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和降低;(2)经10周游泳锻炼,游泳组BBS动态平衡得分、静态平衡得分和总分均呈显著提高,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3)经10周游泳锻炼,游泳组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前进、后退和侧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显著增快,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快。结论:游泳锻炼可通过改善呼吸机能、提高反应速度、平衡能力和步行速度促进青年脑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步行和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推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剑松  李靖  顾忠科  孙飙 《体育科学》2006,26(11):91-95
目的:研究不同步速下行走时的能量消耗水平,进而推导出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耗和一日总能耗的方程,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计步器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计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受试者身体右侧平肚脐锁骨中线处和腋前线交点处分别佩带计步器,在跑台上分别以3.2、4.8、6.4、8.1、9.7 km/h 5种速度步行800 m,记录计步器计数和实际步数,通过间接热量法测试步行代谢情况。佩带计步器一周,记录每日计步器计数,每日填写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结论:以不低于正常步速行走时,计步器可以精确记录步数,放置位置不同对步数记录无影响。随着速度加快,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单位能耗增加。但在完成相同距离步行时,运动强度(速度)不同,总热量消耗不完全一致,能量消耗不仅与单位能耗有关,运动时间也是重要的因素。根据计步器参数推算步行能量消耗和一日总能量消耗的公式分别为:步行能量消耗(kca l)=0.43×身高(cm) 0.57×体重(kg) 0.26×步频(步/m in) 0.92×时间(m in)-108.44。一日能量消耗(kca l)=0.05×一日计步器计数(步) 2213.09×体表面积(m2)-1993.57。  相似文献   

14.
赵滢  陆阿明 《体育科研》2017,(6):93-100
通过进行zebris步态测试和后足角度拍摄,采集和分析速度变化对步行和跑步时后足角度和足偏角的影响,从而科学指导广大健身爱好者进行合理的步行和跑步运动,预防运动损伤。实验结果显示:(1)相较于自身步行偏好速度,采用实验步行设定速度时左右足后足角度均显著增大,左右足足偏角均显著减小(1.33 m/s例外);(2)实验步行设定速度之间,相较于1.33 m/s速度步行,以1.56 m/s和1.78 m/s步行时左足后足角度显著增大,以1.56 m/s步行时右足足偏角显著减小;(3)相较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当以慢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跑步时,左右足后足角度和足偏角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当以快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跑步时,左右足的足偏角显著减小,后足角度无显著性差异;(4)快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时比慢于自身跑步速度时左右足的足偏角显著减小(以3.61 m/s跑步时比1.78 m/s跑步时左足后足角度增大);(5)快于自身跑步偏好速度时,以3.61 m/s跑步时比2.78 m/s跑步时左右足足偏角显著减小。实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其他实验设定速度,以自身偏好速度步行时,后足角度较小,足偏角较大,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2)从后足角度和足偏角考虑,当步行速度较快时,保持步长,适当减小足偏角可以减少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5.
赵之心 《健身科学》2009,(11):38-39
不良步姿酿苦果 或许是因为我们很少把步行作为交通方式,所以导致现在的我们是如此的不擅长走路。我们可以观察生活在非洲或亚洲的人们,他们即便头上顶着几十千克的东西,仍能健步如飞。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到西方国家:有些人或许可以称得上步态轻盈,但更多的人走路的样子真是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6.
步行运动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坚持进行包括步行运动在内的相对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消除运动缺乏症,还有益于调节体重,消除肥胖症。研究表明,步行运动作为全身骨骼肌参与的大肌肉运动,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与慢跑运动差不多。步行运动不仅具备如此的效果,而且是危害性极低的良好运动。  相似文献   

17.
将交谊舞练习者分为跳舞时重心起伏突然(不平稳)和平稳型两类,旨在探索不同舞姿练习者在正常步行中是否表现出不同的撞击震荡吸收能力。测试中要求受试者以各自正常的步速行走,在胫骨和头部分别用体表加速度计记录其加速度变化,并同步摄下其步态而得到相关运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正常行走时平稳型练习者的震荡吸收较不平稳型好;不平稳型练习者行走时的膝角、踝角峰值和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较平稳型均大,且有显著性。认为,采用合理的舞姿(平稳型)将有利于提高交谊舞练习者的整体震荡吸收能力和改善踝关节背屈控制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步行是健身的方法之一。步行可减少因患某些疾病而致死的危险,诸如:心脏病发作、中风、高血压、某些癌症、骨质疏松症、抑郁症和肥胖症。步行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益于骨关节炎和糖尿病的治疗,增加身体内高密度脂蛋白(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胆固醇)的含量,并且能使人的心情得到放松。步行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健身方式(因身体条件不允许而禁止步行者除外,如严重退行性关节病患者),还不需要花钱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瑜伽、传统健身功法4种不同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影响,从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生存质量3方面,分析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有针对性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提供合理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收集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运用Revman5.3软件和Stata16.0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440例受试者,其中实验组719人,对照组721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锻炼能够提高COPD患者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SMD=0.51,95%CI:0.19,0.83,P=0.002)、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SMD=0.78,95%CI:0.08,1.47,P=0.03)、第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SMD=0.51,95%CI:0.18,1.10,P=0.007)和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SMD=0.35,95%CI:0.10,0.60,P=0.006),延长了6 min步行距离6MWT(SMD=0.49,95%CI:0.33,0.65,P≤0.0001),降低患者呼吸困难指数,提高了生存质量(SMD=-0.59,95%CI:-0.87,-0.31,P≤0.0001)。传统健身功法和有氧运动对COPD患者肺功能、6MWT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抗阻运动和瑜伽虽然在6 min步行距离的加长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密切相关的肺功能方面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结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瑜伽和传统健身功法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效果,对肺功能、6MWT及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传统健身功法和有氧运动的改善效果更全面。  相似文献   

20.
刘连洋 《精武》2003,(3):27-27
纯阳九步行气法,全名“纯阳内功九步行气秘法”,是勍手螳螂门真传内功心法纯阳内功中的一种。勍手螳螂之纯阳内功心法,相传源于崂山道教的导引行气功夫,由七星丹田功、纯阳九步行气法、纯阳桩法、纯阳童子功四种功夫组成,是一种体系完备、功效宏大的道教秘传内功心法,诚非普通内功可以比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