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百年来,闽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对《厦门音系》、《记台湾的一种闽南话》、《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厦门方言研究》等四部作进行述评、比较,展示了百年来闽南方言研究的重要收获,并对新世纪的闽南方言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具有相当特色。以粤东闽语潮州话和福建泉州话作为粤闽两地闽南方言代表,从两地文读层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语言接触为基础,探讨粤东闽语文读层特点及引起其衰微的原因;并从语音和音韵的历史比较中推断粤东闽语中古文读层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了台湾五种闽南方言韵书,并与大陆闽南方言的《汇音妙悟》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所谓“台湾话”或“台语”就是台湾的闽南话。  相似文献   

4.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说略;二、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 十五音"的来源;三、闽台闽南方言韵书韵母系统大同小异;四、闽台闽南方言韵书声调系统比较;五、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闽人迁徙入广东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二、闽人迁徙海南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三、闽人移民入东南亚与闽方言在东南亚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梅州市是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区。除了纯客县外,有些县既有说客家话的人口,又有说闽南话的人口,我们把这样的县称之为"非纯客县",把这样的地区称之为"双方言"地区。丰顺县是梅州市唯一的一个"非纯客县",隍、黄金、汤南和潭江等乡镇属于客闽"双方言"地区。通过多次对黄金、隍等乡镇客闽"双方言"的语言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特别是从客闽方言词汇特点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到一些现象:优势语言可以影响弱势语言,然而,弱势语言口语中的基本词汇仍然保留。即客家话虽受闽南话影响,但仍然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基本特点。闽南话同样受客家话的影响,其词汇特点又与潮州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的歌词从日据时期的初创期开始,就从未能够脱离开汉文言与国语(白话)的影响,这些歌词大多是文言诗歌的旧体形式(如对偶、押韵、长短句)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结合体,并且大都采用文言、国语(白话)与方言语汇的交杂并用的书写方式.台湾早期的闽南语流行歌对此后台湾文坛的歌词创作有着持续的影响.据此可看出作为中华区域文学的台湾方言文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崇武本漳州《排甲子》歌谣的解读与地方历史、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的方法,考察闽南方言歌谣的起源和大致产生年代,通过闽南系列"排甲子"传本的对照和比较,考察漳州《排甲子》在漳南地区的同中有异的变化,以及对泉州地区、台湾、新加坡等闽南语区"排""点"系列歌谣的影响、嬗变和衍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和文献考据法并结合地方戏曲用韵,对泉州、漳州、厦门、潮州和台湾五地的鱼韵读音进行分析,梳理闽南方言鱼韵读音的历史层次,认为闽南话的鱼韵读音共有白读层、文读层、新文读层共三个大的,五个小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0.
大中华语区闽南语节目由闽南、台湾、潮汕三个层面的文化作为支撑。闽南语节目在传播上具有两种形态:把闽南节目作为传播闽南文化的载体;只单纯地把闽南语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闽南语节目按传播对象可分为对外、对台、对本地三种。大陆和台湾的闽南语播音主持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大陆力求走艺术化的路,但在相当的时间里没有走好;香港和台湾走的是自然化的路,并形成了相应的程式。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两岸客家话因为有源流关系,所以词汇共性很多,这是主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台湾客家话与大陆原乡客家话分离时间较久,两者词汇出现了差异,这是次要的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举例论述,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方言书写的历史已无法准确追溯。客家话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方言,外国传教士于1883年始用汉字书写圣经的客家方言翻译本,开始客家方言以汉字记载的历史。早期的客家方言书写显得不成熟,中期有明显的改善,但前后期几乎没有衔接。由于两岸的分裂和语言的发展,客家方言书写无法统一标准,经过130年的发展,客家方言书写还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文学有异同之处。闽台客家民间文学与中原传统民间文学有关,同出于北方口头文字体系,台湾客家民歌是随客家人迁台带入的,腔调各有特点。台湾客家民间文学有别于闽南人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有共同共享的地方,讲述所操方言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闽台客家图书除了包含大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还包含装订成册的学术论文和私人印行的文献及小册子等类型.数据源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及客家研究机构三大系统。按照不同的分析标准,得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客家图书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客家方言,所占的图书百分比为最高;在出版年份上呈现出总量和比重不均衡分布的规律:出版机构则呈现集中于几个出版机构与零散出版的规律;客家图书的个人或团体著者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怀集客家话分布在6个乡镇,17个村委会,总人口约4 000人。怀集客家话可分为"梅县型"和"长乐型"两类。它保留了梅州客家话的特点,又在怀集粤方言影响下产生了一些变异。  相似文献   

16.
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是指闽南方言中对人的优点表达喜爱、表扬或赞美之情的一类词,即与闽南方言词“阿咾”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一类词体现出浓厚的闽台文化特征,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称赞词的闽台文化特征的阐释、词类划分和语法特点来研究闺台闽南方言称赞词,以便对闽南方言文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承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化伴随着粤闽客家人的迁台而由粤闽原乡传播到台湾,并在台湾得到承传,也发生相当的变迁。本着重从衣食住习俗、宗教信仰、艺形式和族群性格等方面,论述客家化在台湾顽强承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趁(赚钱;拥有)"、"?兪(用石块等击打)"、"横去声(扔掉)"、"鈙(提;拉扯)"、"愒(躺;斜靠)"和"(闭门)"是山东方言的特征词汇。这些词在南方方言里仅散布于吴语和闽语中,在粤语、客赣语、湘语和徽语里踪迹难觅。究其缘由,两晋青徐移民从中原东部出发南下先聚集在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后来这些移民的后裔又经由浙南进入了福建。这些词语即是由青徐移民辗转挟带下来的,它们在吴闽语里的分布范围跟移民迁移的路线基本吻合。本文的结论可以跟学者们研究西晋青徐方音特征在吴闽语里的表现得出的结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9.
闽西客家对定光古佛普遍信仰,从宋代延续至今.武平县岩前均庆寺是宋代以来最受信众敬崇并唯一香火延绵至今的定光古佛寺庙.定光佛信仰不仅辐射到赣南、粤东等客家聚集地,而且传播到台湾岛内,成为两岸客家同胞联系的精神纽带和桥梁,对于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血缘认同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舞台设计。申论在当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旅游表演兴盛的21世纪前10年,为求生存,这个剧团加入现代剧场表演形式与元素,呈现台湾戏剧由简朴逐渐发展到精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