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辅导员》2011,(Z2):69
辛笛(1912年~2004年),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辛笛。祖籍江苏淮安,1912年生于天津。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35年,他的第一本新诗集《珠贝集》在北京出版。1948年出版诗集《手掌集》,引起很大反响。1949年7月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九叶诗派"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秋草》(诗集)1933年5月北京自费出版,上海新月书店代售《鱼目集》(诗集)1935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汉园集》(诗集)1936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西窗集》(翻译诗文集)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维多利亚女王传》(翻译)1940年2月香港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1921年8月,《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文坛,开一代诗风,其影响和意义,都远远超过了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开端,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 1 92 1年 8月 ,《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震惊了文坛 ,开一代诗风 ,其影响和意义 ,都远远超过了1 92 0年 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如果说 ,《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 ;如果说 ,《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开端 ,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写于 1 91 6年到 1 92 1年 ,其中绝大部分诗写于 1 91 9年五四运动以后至 1 92 0年 ,是诗…  相似文献   

5.
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原名谢婉莹。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1919年,参加“HO”爱国运动。9月间日一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JJ、说辆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1921年,由许地山、省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诗集《繁星V春水》出版。1926年5月,通讯集《寄JJ、读者》由4匕新书局出版。1936年1…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3):73-73
叶延滨.1948年生于哈尔滨.当代诗人、散文家与批评家。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杂文、小说、评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诗集《不悔》《二重奏》《心的沉吟》《叶延滨诗选》《现代九歌》《沧桑》《叶延滨短诗选》《年轮诗章》等,出版的文集有《生活启示录》等及诗文集《叶延滨  相似文献   

7.
<正> 安娜·安德列耶·阿赫玛托娃(1898—1966)是前苏联俄罗斯杰出的抒情诗人。她的创作在苏联文学史和世界近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一) 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是《黄昏》(1912),1914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诗集的出版使她名声大振,获得出乎意料的轰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8.
原野 《初中生》2018,(5):37-38
[诗人简介] 理查德·威尔伯(1921-),美国当代著名诗人.194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美发生着变化及其他诗》.1956年出版的诗集《尘世之事》荣获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1987年当选为美国第二届桂冠诗人. [经典诗歌] 窗边的南海 (美国)理查德·威尔伯 看着雪人孤独地站在 冰冷的薄暮里是他难以忍受的. 小男孩哭泣地听着风在酝酿 整夜的咆哮和巨大的哀号.  相似文献   

9.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发表于1912年。第二年,泰戈尔因此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这本书声名显赫,为世界所瞩目。但这又是一部很奇特的书。它并不是“原创”作品,而是泰戈尔从自己早已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奉献集》、渡口集》等诗集中选出103首短诗,一一改变成散文形式,重新冠以《吉檀迦利》之名汇集出版的;原诗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泰戈尔为了把它推向世界,亲自译成了英语,因此这是一部英文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全篇很少用华丽辞藻,朴素自然,轻倩柔美,近于天籁,但是在这沉着平实的表面之下,却深藏着极其深奥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一九四三年十月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内蒙古。”①她的蒙古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思是“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译音,“我们却习惯叫她席慕蓉。”②一九八一年台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九八三年又出版了诗集《无怨的青春》,继续出版的散文集有《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以及《写给幸福》、《爱的絮语》、《白色山茶花》等。③席慕蓉的诗歌、散文在台湾引起了轰动。一九八六年大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短时期内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创作于1925年1月24日,那天恰是农历正月初一。文章最初发表在1925年2月2日出版的第十二期《雨丝》周刊上,1927年编入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自1928年入选上海新国民图书社出版的《新中华教科书国语与国文》(第二册),至1949年,先后11次入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董耀章,从一九七六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算起,不到六年的时间,他已出版了五本诗集,它们是《金色的山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虎穴少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彩色的原野》(北京出版社出版);《阳光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第五册《孟浩然二》载:“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一作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一作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标题为《登安阳城楼》.(中华书局1985年第三次印刷本,1657页.下凡引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各书,皆只注明书名及页数.)查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刊影印本《孟襄阳集》、上海中华书局据明刻校刊本《孟浩然集》、汲古阁藏《五唐人诗集·襄阳集》、光绪十三年(1887年)印行《唐四家集·孟襄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明铜活字本影印《孟浩然集》(见《唐五十家诗集》)等版本孟诗集,皆录载是诗,其标题文字,均作“登安阳城楼”.明初高棅(1350——1423年)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14.
后悔的小刺猬张秋生张秋生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曾在诗歌创作领域作过各种探索,出版过儿童抒情诗集、童话、寓言诗集、科学诗集、儿歌集等二十余种。近年来从事“小巴掌童话”创作,出版过童话集近十种。作品曾获全...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随着诗潮的演变发展,中国新诗坛形成了以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任钩、杨骚等诗人以及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与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派双峰对峙的格局。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早在1919年,就在《曙光》上发表了《初冬京奉道上》一诗,第二年被选人《新青年》。1925年出版了诗集《重心》。三十年代,王统照遵循“五四”时期奠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先后创作出版了《这时代》①、《夜行集》②、《横吹集》③、《江南曲》④等诗集,成为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派的一位比…  相似文献   

16.
诗人罗绍书继选编出版《中国百家讽刺诗选》之后又将出版讽刺诗集《浅刺微讽集》。此集收入作者1979年至1987年创作的诗作105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辛辣幽默、短小精炼、富有强烈的现实感。此集对于中学师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其译诗《关不住了》被其目为"‘新诗’成立的纪元",成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但此诗在胡适亲自审定的由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出版的《尝试集》,以及后来的两套大型文集中都出现了较大的疏漏,与其1919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的同名版本大异其趣,乃至以讹传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胡适白话诗学的研究。本文特此考辨正之,并旁证胡适白话诗学受到美国意象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冯至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1921年,他考入京大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1927年4月,冯至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相似文献   

19.
史紫忱,河南省陕县人,1913年生。学历不详。十四岁时,即接任《河南民报》副刊主编。后加入国民党,任军职,抗战末期,为粉粹日伪组建《满洲国》阴谋,建树巨勋。1949年去台湾,退役后寓居台北华冈。酷爱文学及书艺,颇多建树。出版有诗集《紫忱诗集》,杂文《无心集》、《杂文》、《零集合》,书艺论集《书道新论》、《书法今鉴》、《草书艺术》、《书法史论》等多种。 我们现在读到的作品,选自1932年出版的《紫忱诗集》。这本诗集由当年的新月书  相似文献   

20.
那是四十年前太平洋战争前夕的动荡年代。在“孤岛”上海,《鲁迅五年祭》作为《刀笔集》的第一集,由上海刀笔社编辑,于一九四一年十月出版了。出版后一个多月光景,十二月八日,日军突然袭击美军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全部占领了上海的美、英、法租界,上海全部沦为日本军事统制的沦陷区。因此,《鲁迅五年祭》一书留存于世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