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师: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几首(投影显示) :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放松心情 ,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点击课件 ,教师配乐朗诵《次北固山下》)师 :听了老师的朗诵之后 ,大家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 :思乡之情。师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生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生 :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 :看来大家平常很重视积累 ,希望以后要一直保持下去。好 ,今天 ,就让我…  相似文献   

5.
6.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必须渗透美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乡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要通过导课创设氛围美,诵读表现音韵美、意境美,察形感悟结构美,练习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前者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轻车熟路,容易把握;而后者却是我们教师容易忽视,或在具体教学中“不知如何是好”的一环。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环,我们的语文课会上得比过去生机盎然而韵味无穷,能够做到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具有“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魅力。那么,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做到“润物细无声”呢?  相似文献   

8.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堪称“诗歌大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歌一直作为学主流不停地奔涌向前,从未丧失生机。但现在诗歌的读和作越来越少,犹如水土流失。诗歌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正面临着失去土壤、失去水分的生存危机。步入校园,不难发现学生和老师都忽略了诗歌。原因何在?只因试卷上那句“除诗歌外体不限”吗?难道这一句就桎梏了教学内容吗?不!新教材中  相似文献   

11.
周媛 《生活教育》2012,(12):48-49
现代诗歌更容易和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人文资源,以读的方式贯穿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来体会诗歌意蕴,并使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起来,现代诗歌教学一定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3,(21):51-5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浪漫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屏幕上出现诸如“明月”、“海峡”、“小桥流水人家”、“匆匆而过的人流”等富有意境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和画面的遐思之中。乐毕。学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师导入:听了这首曲子,真的使我想家,催人回家,如果身处异地他乡,一腔乡愁便油然而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常有背井离乡的无奈,离愁别绪也就会常消常涨。因此,“乡愁”这种情结也就成了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抒写乡愁的诗。二、增设情境,简介背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简介背景…  相似文献   

13.
14.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闭上眼睛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位老师讲授了当代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位老师在一堂课中花了大量时间重点讲这首诗的结构、立意、语句、词语、情感、主旨等,之后还再三地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地方不懂,直到所有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他才放心地在下课的铃声中走出课堂.另一位老师却在读诗方面花了一番心思,充分让学生朗读后,简要地介绍了这首诗的特色,对于诗中的情感和具体内容并没有展开讲述,而是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跟着录音轻声朗读诗歌,读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并把它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刘建琼 《湖南教育》2001,(17):48-4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选入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诗作。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位“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然而由于放逐漂泊,使其诗歌常常神游于牵魂梦绕的故园,吟唱出了一首首“岛屿悲歌”。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教学迫切需要改变“读读-讲讲-背背”的模式,只有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以新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较好的引领学生去领略诗歌的魅力,汲取诗文的精华,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乡愁》为例,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评点。  相似文献   

19.
《乡愁》一诗,余光中用四个独特的意象、四段相同的句式抒发了自己思家念国的愁思;节奏回环。一唱三叹。感情真挚、深沉,音调低回、婉转。学生非常喜欢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20.
乡愁——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从屈原咏到李白,从崔颢咏到李清照,从马致远咏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然而对乡愁诗,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随意的撷取便能够从“举头与低头”中看到思念,从“日暮乡关”中悟出怅惘,从“风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