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关于省内幼儿园开展定向运动的研究很少,我园通过园本教研的方式,在学习中实践,结合定向运动的理论体系,探索适合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定向运动的活动内容及开展形式,从而为幼儿定向运动的实施和普及提供具体操作的参考。一、概念界定(一)定向运动:又称"识图越野"、"定向越野"、"野外定向"等,是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标的各个点标,从起点开始在每一个点标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  相似文献   

2.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能和智能于一体的时尚体育运动,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判断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大有裨益。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初步形成生活情境中幼儿定向运动的活动内容,探索幼儿定向运动中地图的呈现方式、标点的选择,分析幼儿在定向运动中的行为特征,提炼教师在定向运动中指导幼儿的有效策略,从而促使幼儿各项能力在定向运动中得到发展,并进而为我国幼儿定向运动的实施和普及提供具体操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柯炳霞 《家教世界》2014,(Z2):41-41
<正>幼儿园的定向运动是以幼儿为参与主体,以幼儿熟悉的环境为活动背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班是大班,且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结合我班实际情况,设定此次定向运动的主题为"寻找赛尔号飞船",主要目标为"在定向运动中发展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形式是两名幼儿为一组,一名幼儿绘制地图,藏匿点标和物品;另一名幼儿依据同伴绘制的地图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提出了发展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教育理念,并在课程目标中将促进幼儿健康水平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明确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应使幼儿能够“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依据《纲要》和《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思想理念,我园依托浓厚的运动文化历史底蕴和多年的经验传承,对幼儿运动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睿智运动”为特色的运动文化,并构建了以整合式运动教学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幼儿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及幼儿定向运动为主体的园本运动课程。  相似文献   

5.
<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从小培养幼儿的体育运动精神,让幼儿喜欢运动,快乐运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充分发展幼儿的体能,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我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以“快乐运动”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活动。我班也将其作为班级子课题开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谈谈在“快乐运动”实践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胡飞 《家教世界》2014,(Z2):39-40
<正>中国定向协会专业委员会吴军生主任把定向运动形象地比作"马拉松围棋运动",他说:"参加定向运动既要有跑马拉松的体力,又要有下围棋的智慧,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幼儿定向运动能兼备其他体育运动活动形式的多项重要功能,幼儿在生动有趣的定向运动中,掌握正确的定向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KDL理念致力于培养“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怀运动热情”的人,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素养。通过寻找运动能力突破点、挖掘运动行为结合点、培育运动品德生长点,能够优化运动项目设计,丰富运动游戏内容,创新运动课程路径,开展提升幼儿运动素养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玲艳老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6年多持续的实践探索与教研,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于2~3岁幼儿发展的托育活动资源(详情请见本期封底)。该套资源基于科学、前沿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脑科学研究成果,聚焦2~3岁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发展、感知觉发展以及心理安全感,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四条能力线索,即大肌肉动作发展、精细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艺术探索与表征发展,以情感关系为主线,整体带动2~3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活动资源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以6个话题为基础单元,话题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幼儿的生活、年龄特点和发展要素。每个话题下,将适宜的活动分为“运动时光”“圈圈时光”“游戏时光”“阅读时光”,围绕运动、语言、艺术和游戏活动呈现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为教师鹰架儿童的学习、考虑儿童个体需求和兴趣提供了实用、丰富的参考。“圈圈时光”主要是一些具有集体(小组)活动价值的内容;“运动时光”和“游戏时光”提供了充足的儿童感兴趣的运动、操作活动;“阅读时光”则基于主题和幼儿的兴趣需要推荐了一些适龄且优质的绘本资源。整套资源注重儿童多样化学习方式之间的结合,秉承“快乐学习,自主体验”的发展理念,突出...  相似文献   

9.
将本土资源和幼儿游戏进行有效结合,遵循可行性的原则,提高整合方法,本土资源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民间游戏、风俗活动、民歌民谣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将之和幼儿园自主游戏相结合,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认知。本文将提出本土资源和幼儿园自主游戏资源整合的策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我园于2001年9月参加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课题“幼儿体育锻炼与科学膳食的研究”实验工作,其目的是探索3~6岁幼儿通过膳食与锻炼的有机结合而增强体质的有效方法。它涉及到幼儿营养学、运动学、生理学等等相关学科,包括带量食谱、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等等内容。本文重点将课题组一年来在幼儿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作一介绍。一、确定研究的重点与方向科学研究及实践证明,健康的身体源自于科学的饮食与体育锻炼,在幼儿园中,我们有专门的保健大夫,她们在儿保所医师、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法,深入阐述五官运动的形式、特点以及价值。结合幼儿体育运动活动的形式和特点,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两者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目的:一方面,促进五官运动系统进一步完善,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五官运动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和保健基础;五官运动与幼儿体育活动的融合十分必要;两者融合的路径具备条件和共同目标;在开发策略上要深入挖掘五官运动元素、将两者的特点有机结合、内容与主题结合。特色创新:首次探讨五官运动与幼儿体育活动的融合与开发,是一种概念和思维的创新,对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猴争桃目的:锻炼幼儿的奔跑、快速反应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准备:在场地上画一个边长10米的正力形.其正中间画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圆圈,圆圈内放一只皮球或实心球当“桃子”。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分别报数,并各记住自己的号数,两个队面对面排在正方形的左右。游戏方法:老师发令。比如:“各队3号!”这时两队的3号立即  相似文献   

13.
宦小美 《教师》2013,(34):107-107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农村,仅幼儿户外教育活动场地就有近五千平方米,园内有种植园地、饲养角、小土坡、紫藤架及丰富的四季植物种类。在幼儿同的周边,各种自然资源更是取之不尽。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农村资源,使之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之源,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郭芳 《教师博览》2024,(3):58-60
幼儿对乡土资源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乡土资源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南沙幼儿园地处AAAA级风景区香山脚下,香山周边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构成了南沙幼儿园最好的课程资源——香山资源。本文结合陶行知教育理念,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幼儿区角游戏,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罗青  官云倩 《学前教育》2022,(23):32-35
<正>我园所处的南平市建阳区位于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有“中国建窑建盏之都”的美称,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多年来,我园尝试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园本课程,比如开展建盏文化节、开设本土文化相关主题活动、投放生活化和本土化的游戏材料……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接踵而至,比如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儿童本位”缺失、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生活、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等。我园长期以来致力于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实践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应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生成园本特色主题活动,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的渗透,为幼儿创造更多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针对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与运用农村周边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为幼儿的实践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寻求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时间空间、学习资源、组织方式上突破的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以幼儿园“微主题博物馆”为例,识别幼儿园周边社会资源,建构儿童化“微主题博物馆”,创造多样教育资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探索,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动性、计划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聚焦幼儿经验、学习品质与思维品质的形成,进一步助推幼儿园课程改革,提高园本课程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社会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幼儿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幼儿为了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行动,比如分享、遵守规则等,而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行为,我们称之为“行为假象”;第二种,幼儿只有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有好习惯,我们称之为“行为被动”;第三种,幼儿行为习惯不稳定,反反复复,我们称之为“行为反复”。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培养幼儿社会行为习惯时重知、缺情,实际上只有融入情感体验过程,幼儿的认知才能得到内化,使行为更加自觉与持久。下面结合我园实践,分享一些以融入情感体验为抓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经验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活动设想:《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我们通过与家长的交谈,观察幼儿日常的游戏活动,联系教学活动"藏在哪里了",发现小班幼儿对"捉迷藏"很感兴趣,同时结合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因此我们设定了"爸爸去哪儿"作为此次小班活动的定向运动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幼教的蓬勃发展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幼教资源,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幼教深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教资源意识,有“大教具”观;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世代相传的游戏、玩具以及民风民俗都可以发掘与利用,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帮助.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寻找、开发和利用周边资源,确保每一个孩子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